他又指指韩银。“竖子,你好好学学子美,用用脑子,别整天就知道吃吃喝喝。”
韩银一脸无奈,幽怨地看了黄猗一眼。
每次和黄猗一起议事,他都是被批评的那一个。
黄猗连忙说道:“大将军,属下斗胆,可要说几句不顺耳的。你对少将军要求太高了。爱子心切可以理解,拔苗助长却不合适。少将军这几个月的进步有目共睹,就是诸位长史、教习也都是认可的。”
韩遂哈哈一笑。“子美,你不用替他说好话。他有进步,我自然知道。可是和你相比,他还是进步得太慢了。”
黄猗笑道:“大将军,我七岁启蒙读书,直到入行在,才粗知为士之道。你要少将军短短几个月就超过我,是不是太看不起我了?”
韩银深以为然。“就是嘛。”
韩遂心里美滋滋的,嘴上却客气了几句,随即又派人去请姜冏等人,商量在营中宣讲这些争鸣文章的事。
在等姜冏的时候,韩遂又向黄猗传达了朝廷的人事变动。
黄猗的感觉和韩遂差不多,觉得这件事不会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之后必然会有更大的运作。
不管朝廷这些运作是否针对韩遂,加强军纪总是好的。随着教化日久,军纪的要求也应该越来越高,争取早日达到王者之师的标准。
之前天子不同意韩遂出击,不就是担心军纪不佳,一旦上了战场,又会出现侵扰百姓的恶行劣迹么。这样的机会已经错过了一次,不能再错过第二次。
韩遂深以为然。
对驻军洛阳,却未能对袁绍作战之事,他耿耿于怀。如果当时进兵,至少有机会与审配一战,现在的太尉也许就是他了。
“一定要狠抓军纪。”韩遂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对屡教不改者,绝不姑息。否则对不起天子对我等的一片期望。”
黄猗点头赞同,想了想,又道:“大将军,我有一个建议。”
“说。”
“既然这份邸报要在军中宣讲,大将军何不也写篇文章,强调一下军纪的重要性,以及教化的成果。”
韩遂目光闪烁,心动不已,却没有急着答应。
“子美,这是不是太刻意了?”
“不然,大将军手握重兵,理当响应朝廷的诏书。再者,这样的邸报既然在军中宣讲,就有可能分发到郡县。让关东百姓知道大将军驻军在此是奉朝廷诏书,保境安民,对将来进军也有好处。”
“有道理,有道理。”韩遂抑制不住笑容,连连点头。“只怕我的文章太差,难入那三位的眼,反倒贻笑大方。”
黄猗笑了。“大将军有所不知,别人不敢说,这来敏却是我黄家的姻亲。大将军若是不弃,我愿为大将军做荐,谅他不能不给三分面子。”
“还有这事?”
黄猗点点头。“退一步说,就算想发表意见的人太多,实在忙不过来。我也可以让拙荆为大将军印行雄文,广而告之,只要能得朝廷的同意即可。”
韩遂大喜。
黄猗的妻子袁权就在睢阳主持印坊,也是可以印文章的。这样的便利条件不用,简直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