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有经验的将军与没经验的将军之间的区别了,没经验的将军就算是再熟读兵书不过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只知道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一番慷慨陈词却激励不了士气。
而有经验的将军,知道该说些什么去调动士卒们的斗志。
比如你是为了抵抗外敌得进攻被包围,那就该说将士们保家卫国何惜此身。要是出征在外被围那就要说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要是班师途中被围那就要说全力突围还家乡。
老夫将这些一来是告诫太孙,二来是为了告诉太孙一些驭人之道。
还是说回长平之战,赵括这个新人断送了全部的赵军。而如果是老将廉颇,虽说也不一定能战胜大秦之武安君。不过至少也能不输的这么惨,带回来一半的军队也是可以的。
赵括这种人,需要先给廉颇、卿秦、庞煖这种宿将当副手,多多历练才能独自掌军。
或者扔到朔方,给李牧当几年搭档跟匈奴打两仗也行。
太孙若是以后发现了什么少年英才,万万不可直接许以重任。先扔到地方当几年官儿,再调到京城给资历丰富的老臣们当几年副手才能独当一面的去任用!”
朱瞻基闻言瞬间就感到心中一阵明亮,这姚广孝果真是名不虚传、肚子里是有货的。
“恩师一番良言,学生谨记在心!”
朱瞻基不想给赵括翻案,也没什么可翻的。你十个赵括绑在一块儿,也玩不过一个白起。
而赵括玩不过白起的原因,是赵括智商的问题吗?不是,是经验。
就像姚广孝说的一样,没经验的赵括只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而不知道置之死地之后如何才能后生。只有摸爬滚打了几年,才知道如何后生。
人是需要历练的,不经历些什么又如何堪当大任呢?
“太孙不必多礼,也是老夫刚才随意联想说的多了些。
现在说回太孙的策论,老夫还有一事不明。
太孙于策论末尾写到,未征服北方之时也可以使用互市之手段为战争之辅翼。恕老夫才疏学浅,只知道互市历来是用以安抚北方诸部族、调和边境之争端的。
互市之事,如何用来作为战争得一种手段呢?”
朱瞻基闻言呵呵一笑,走到姚广孝身旁指了指另一篇策论开头的“《管子》曰”说道“效管子克鲁而已!”
效管子克鲁而已。
姚广孝听到这句话当即也是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那就是利用互市、利用大明朝强大的经济实力去破坏高原诸部的生产模式。
“其实马三保下西洋一事也可以稍加改变,把下西洋变成另一种互市,相信这对我大明朝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朱瞻基说完之后姚广孝微微一愣,而后皱了皱眉头有些不解的说道“当今下西洋为的是沟通南洋、西洋诸国与我大明的交通,宣扬我大明朝的国威,除此之外还能干些什么?”
“效仿互市制度,在我西洋舰队宣扬国威之后,派驻官员、军队设置互市点。
鼓励我大明商贾出海将大明的货物卖到海外,然后将海外的新鲜玩意儿带回来。这一来一回商人们可就赚翻了,朝廷再立法收取商业税款那还不愁银子不够用?
再者说了,鼓励出海还能对付藩王。那帮子藩王一天天闲的没事干,就知道生孩子。我听说一个藩王一辈子最多的能生出一百个孩子,然后这帮子家伙还有国家供养,这不是开玩笑吗?
开海扬帆,民间对此肯定是存疑的。而朝廷若是想为民间立下典范和规矩,那这帮子藩王子弟就是一批最好的开拓者。”
“太孙年仅九岁(之前算的周岁,应该算虚岁),就有如此奇思妙想当真是令人佩服。
老夫总感觉遇上太孙,一身的本事却没有什么可以交给太孙的。老夫所有的计策谋略,太孙其实都懂,只不过还欠缺些经验不能很好的施展罢了。”
姚广孝靠在身后的案几上,满脸欣慰的看着朱瞻基笑了笑。
“恩师过誉了,学生一介黄口小儿算不得什么天纵奇才。只不过靠着些许的小聪明,投机取巧罢了。”
朱瞻基可不敢跟姚广孝装犊子,立马诚惶诚恐的自我贬低了一番。
就在朱瞻基与姚广孝互相吹捧的时候,门外突然想起来一阵不和谐的声音。
“启禀太孙、国师,陛下有要事急召国师入宫!”
姚广孝闻言拧着眉头,语气十分不善的说道“听这声音......好像是锦衣卫的那个指挥使,叫什么纪刚的那个?”
“正是下官!今早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司急报,因乌斯藏都指挥使帕木竹巴抢夺土地致使乌斯藏酋长蔡巴、止贡叛乱。乌斯藏都司基本全境陷落,帕木竹巴逃奔泷州府暂避。
据报叛军将近五万余人,朝廷在当地还剩下的驻军只有朵甘、河州两卫的一万五千军队。
朵甘卫指挥使内邬、河州卫指挥使张景万将军于泷州南暂时击溃叛军,现请求朝廷支援收复乌斯藏全境!”
“什么?乌斯藏叛乱了?”
姚广孝惊了。
朱瞻基也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