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战祸天下。
建安十二年(207年),三分天下之蜀国昭烈帝刘备三顾茅庐,继而让其卧龙一鸣天下。流传后世之《隆中对》更是成为家喻户晓之绝篇。
流传后世之《隆中对》尽管绝唱连连,但是又有几人能够知晓。其实当时,刘备坐于茅庐之内,与诸葛孔明之言语只有简短之寥寥数语。而那寥寥数语却是跟《隆中对》完全没有关系的。
清风拂面,轻纱飘动。空气中有着一股青竹的清香,檀香的微香,还有那淡淡的茶香。刘备坐于不大的木案前,手中端着那冒着热气的清茶。可是,看其双眸便知道刘备之心思完全不在茶上。许久之后,刘备轻轻的叹了口气。
刘备的轻叹尽管轻微,但是还是让坐于对面的诸葛孔明清晰的听到了。诸葛孔明看了一眼刘备,亦是轻叹了口气。“好不容易才脱离那庙宇高堂,遁入凡尘之中。又何必再让自己卷入那帝争业火之中?”
刘备放下茶水,看向了诸葛孔明。“如今天下纷争不断,若是任由吴魏争雄,那天下百姓可就真的没有半点平静日子可活了。”
诸葛孔明摇了摇头,“三分天下固然可行。可是,如今天时地利人和,魏占天时,吴属地利。而你若想与他二人争锋,只有人和之选。”诸葛孔明说道这里停顿了一下,好似是要刘备细细想清楚。“而你一旦选其人和,可曾想过世人如何看你。历史之上,你将留下何等评断。”
刘备站起身,透过轻纱看向了外面的天空。片刻之后才徐徐说道:“天下苍生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我之一人还管的了什么世人评断。纵然留下一世骂名,又有何妨!”
“唉,”诸葛孔明也慢慢站起,走到刘备的身边看向了外面的天空。那轻叹声中带着浓浓的惋惜,“以你之才能,这天下谁人能敌。拥有大鹏之力,为何不图鲲鹏之志?”
刘备摇头轻笑,拍了拍诸葛孔明的肩膀。“你知道的,我对帝业没兴趣。”说着,刘备对诸葛孔明歉意的说道:“倒是难为了你,因为我害的你不能在此清修。还要入那凡尘经历红尘业障。”
“罢了,”诸葛孔明无所谓的摆手。“反正都这样了,这一世就陪你走一趟便是了。”
沉默中,只有两个看着天空的微笑和孤独的魂。
又有谁知道,就在那简陋无比的茅庐中。两个人的轻言片语便改变了这纷争不断的天下。
而在那之后,世上少了一个悠闲的市井平民,多出了一个以仁而天下闻名的君王。
从那之后,天下少了一个清修的凡人,多出了一个多智如妖的卧龙孔明。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孔明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屯田于渭滨,与司马懿对阵于渭南。
同年八月,诸葛孔明病故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原本一切或许都应随着诸葛孔明的逝去而结束。可是,往往一幕的落下,正是另一幕的开端。一切的开始就在诸葛孔明病故前一夜。
是夜。
天空之上星稀却无月,一处连绵千里的军营中,一处主帐内。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静静的站在营帐内,手中拿着一面黑羽扇。虽是一身朴素黑袍,但是却让人看之一眼便不敢生出半点轻视之感。老迈的脸庞上,是那一双锐利中深邃的双眸。老人慢步走出了营帐,对着台阶下的一员魁梧不凡的将领喊道:“姜维。”
姜维手持长剑而立,听到老人叫自己。急忙几步来到了老人的身前,异常恭敬的对老人行礼道:“丞相!”
从姜维的称呼和此时军营内到处飘动的军旗上一个大大的蜀字,便可得出此老人赫然是天下闻名,多智如妖的诸葛孔明。
诸葛孔明对姜维点了点头,随后并没有立刻开口说话。而是,抬头看向了朗朗夜空,沉默不语。而姜维则站在了诸葛孔明的身后,看着诸葛孔明那即使是宽大的衣袍都遮掩不住的消瘦背影,心中一阵悲哀。谁曾想,当初那个令敌人闻风丧胆,一生攻无不克的卧龙。如今却是如此萧条的站于寒风之中,悲凉而伤。
“丞相,你身体不好。”姜维看着诸葛孔明,担忧的劝道:“还是回帐内休息吧。”
诸葛孔明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是身受天谴而伤,岂是休息能愈的。”诸葛孔明转过身看向了姜维,脸上带着一丝不甘,却还有一丝解脱。“我能感觉到,明日便是我魂归之期。但是,我却是放下不下这蜀汉天下。”
“丞相!”听到诸葛孔明的话,姜维猛地单膝跪下。高声喊道,声音中带着浓浓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