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好吃,筋到的很呢。”
即使是前世,喜欢吃地瓜干的人也很多,甜丝丝的还有韧性(筋到),当然,牙口不好的,就算了。原始人,别看都不刷牙,牙口倒是都很好。
“神棍,这地瓜干要不要技术保护一下?”蔡姬问道。
“要是可以的话,自然是独家经营最好了,呵呵!”保密啊,哪里那容易。当然,能保密一段时间,总归是好的。
“那,咱就只在灵果岛制作地瓜干好了。灵果岛分部相对隔离,人员也不咋回来。正好,地瓜主要还是在灵果岛种植的。”蔡姬说道。
“行!你去安排,今年的让灵果岛的人学会地瓜干,免得秋收的时候措手不及,也少浪费一些地瓜。”马跃没意见。
尽管灵果岛也没冬季,估计,窖藏储存的地瓜也不多了。没关系吗,主要是教会你们咋做地瓜干。
“黄皮,制作地瓜干需要大量的陶罐。”地瓜干可不是仅仅是农业部的事儿。
“行!要多少,你给个数。”黄皮没意见啊,只要能为海部落做贡献,制陶大队存在的意义才大啊,“都是这样的大小吗?”
当然,陶罐不需要在海帆城烧制,在灵果岛就可以,就近,免得海运麻烦。
具体的事儿,各个部门商量就是了,海部落的部门协作机制已经很完善了。一些技术部门的主要领导是不轮换的,类似制陶总局,分部有制陶分局,总局在总部,对分局多是指导性指令,最重要的是扶持分局的技术。
海部落最重要的技术更新和研究部门都在海帆城里,一旦技术有了增进,再普及到各个分部的技术分局去。当然,要是特殊原因,分局需要力量的增强,总局会调人手去的。
比如,这次为了地瓜干,需要大量的陶罐,灵果岛制陶分局的人手估计不够,那制陶总局就需要调拨些人手去灵果岛分部临时增援。
农业部、煮盐大队、牧业局、工具制造支队等基本都是这样的模式。
只要保住总局这些技术人才,海部落就不担心大的变故。这些技术人才要是没了,海部落一旦有变故,再想重新恢复过来就难了。
农业部的地瓜干制作技术人员,加上制陶总局支援的人手,就这么出海去灵果岛分部了。
“这驴有些多了啊。”
“神棍,要不咱再收些人吧,也能利用这些新换来的驴耕地不是?”三祭祀说道。
“不行!”马跃想都不想就否决了,就近的海帆城有两万人,自己的脑子还算清明,人再多,意识海就不爽了。
“这个分部人口和大牲畜的比例最少都是二比一了,再分出去,没人是不行的。”
“北分部不是一万人呢吗?”
“神棍,不是这样算的,北分部一万人里不少是四五岁以下的孩子,咱海帆城里也是的。”三祭祀这么说,马跃明白了。
灵果岛分部、海神城、邱海为了安全缘故,人口里最差的也是老弱,牵着大牲畜耕种还是可以的,孩子的比例很小。可是,海帆城和北分队特殊,大部分的孩子都在这两个地方呢。
“大致还闲置多少驴?”
“海帆城的极限,还要闲置一千大牲畜的。”三祭祀说道,也就海部落这么牛逼,人口这么多,大牲畜也多,居然造成大牲畜闲置无人带着耕地。
一千头大牲畜呢,春耕也能耕地出两三千亩地呢。
“租出去!”
“好吧!”三祭祀一猜,马跃就这么说。早起的海部落,就曾经用过这样的租赁模式给其他的部落,海部落收分成就是了。
三祭祀算了算,挤一挤,送给海神城五百头驴,海神城三千多人口呢(那些从灵果岛弄去的壮丁和牲畜,海神城都还给灵果岛分部了)。
毕竟,租出去有些吃亏,才收两成粮食收获。其他的部落可没有铜犁铲,耕地动销率低的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