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4k6,求订阅)
才气冲霄,天地失色!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河,横空而过!
天花乱坠,群星普照,浩气长河无形无色,却给人一种洁白、晶莹、璀璨的感觉,让人心中不自觉升起一股浩然之感。
浩气长河出现的瞬间,璀璨的群星都显得黯淡失色,一时间,天昏地暗,像是日月都失去了光彩!
夜色下。
尘土飞扬,旌旗猎猎!
一队轻骑烈马如龙,气势如虹,浩浩荡荡,奔向京城,为首的男子却是一袭白衣,英俊儒雅,有古之君子的风度。
正是奉乾帝之命进京的白寒。
一行人风尘仆仆,眼下,京城在望。
却未想到忽然之间,浩气长河,再次浮现!
“浩气长河,居然再次出现了?!”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说京城又有异动?”
一时间,诸人眉头紧锁,都得不出确切的结论,浩气长河对于儒家来说,至关重要,对于诸子百家来说,更是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甚至,对于天下来说,也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只因,浩气长河,不单是读书人所修浩然正气的具象化体现,也是天下人心中正念的集中表现!
时隔数百年,浩气长河再现!
意味着天下将有大变,意味着天下人心中渴望世道清平,秩序井然的愿望前所未有的清晰!
但从相反的方面来说,便是在证明大乾治国无道,没有为天下百姓带来太平!
没有让天下百姓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这也不难想通,大乾奉行的是法家之道,主张中央集权,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以苛刻的法律条令来规范约束人的行为。
这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
这儒家与法家之间的差别,可以从出发点上,简单理解为性善论,性恶论!
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故而有浩气长河。
法家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故而施严刑峻法。
“京城之中,竟然有人接连两次引动浩气长河……”白寒英俊儒雅,眸光深邃。
第一次,可以说是偶然!
那这第二次,便绝非偶然了。
眼下浩气长河复苏动静如此之大,这意味着儒道将再次大兴,儒家注定崛起!
“难道说乾帝早就预感到了这一点,这才命儒家迁徙书院入京城?”
白寒思绪翻涌。
对那位乾帝愈发感觉深不可测起来!
天底下,没有人能明白乾帝的想法,坐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注定孤独。
即使乾帝一改先前商周人王称孤道寡的作风,转而称朕,也同样没有改变!
“原本世间有人知你,可为何你要让那个人消失?”白寒深深一叹,压抑着心中躁动的情绪。
当年,是梦教他兵法,传他天书,授他武道,可梦却死在了乾元六年。
所有证据都指向乾帝与吕后,他此次进京,除了述职之外,便是想查清当年的真相!
一瞬间,白寒的目光前所未有的坚定,快了,京城在望,一切都要有结果了!
“我违背了当年的约定,你让我等待六皇子成长起来,但我等不了了……”
“伱失去的,我会亲手拿回来!”
…………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龙船之上,一道伟岸的身影,仰望天穹,眸光悠远,似在眺望高不可及的天道命运。
“浩气长河再次浮现,这是上天的认可,陛下果真是高瞻远瞩,提前迁徙儒家入京城,这是神来之笔,看来尧舜并没有怪罪先前之事!”
一旁,出身法家的李相说道。
先前,乾帝泛舟长江,来到湘山祭祀,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长江,疑似湘君拦路。
于是乾帝十分生气,命人砍伐了湘山上的树木,露出了红褐色的山岩。
现在,天下都在流传乾帝命不久矣,又倒行逆施,先是京城天牢被劫,皇宫失窃,又有龙断九鼎,长江大风,乾帝得罪了尧舜,恐怕将晚年不祥!
“陛下功盖三皇,德兼五帝,湘君不敬在先,陛下略作惩戒,又有何罪?这次浩气长河浮现,意味着大乾将迎来清平盛世局面!”
另一边,贴身太监赵升也说道。
听着两人的话语,乾帝一言不发,只是饶有兴致地眺望苍穹。
唯有以他的修为才能知晓,上一次,浩气长河之中有缕永恒的红色!
这一次,那缕红色更加壮大了些!
就像是点点星火,终将火凤燎原,继而席卷八荒,焚尽苍穹!
“世人皆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朕却认为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道声音恍若从天帝所在的九重天上传来,李相、赵升都是心神一凛!
自古以来,天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天意、天道之说更是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在这源远流长的尊天背景下,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何等振聋发聩的言论!
可以想象,这等言论若是从黎明百姓口中说出,必然是乱臣贼子,祸从口中,必有灾殃!
但说这话的人,却是乾帝!
乾帝这三不足之言,惊世骇俗,可谓是真真正正的逆天反道,直指儒道!
举世皆知,儒圣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三不足与三畏针锋相对,可谓是针尖对麦芒!
三不足与圣人之言直接对立,若提出三不足的人是其他人,必然是离经叛道,歪理邪说!
可三不足却是乾帝所说!
论修为乾帝不在儒圣之下,甚至犹有过之,论功绩乾帝扫平百国、一统天下,仍旧是犹有过之。
立德立功立言,儒家所说的三不朽,乾帝同样做到了,丝毫不亚于儒圣!
甚至,对天下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来说,乾帝不但比肩儒圣,甚至还犹有过之!
这就是乾帝,自古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帝王,功盖三皇,德兼五帝,天下第一个皇帝!
“陛下所言三不足之说,当真是振聋发聩!”
李相忍不住躬身一拜,赞叹连连。
他曾经跟儒家荀子学习过,坚信人性本恶,后来成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荀师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陛下所言的天命不足畏,与之一脉相承,但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相赞叹不已。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桀的暴虐而改变。
天命不足畏却是言简意赅,更上一层楼!
天道远,人道迩,不能盲目地相信天命之说,应该从人道出发,修人道以应天道,修政以救灾,绝不能因为天灾异象之说影响国策的推行!
“第二句祖宗不足法呢,李大人?”
一旁,赵升不禁笑着附和道。
李相赞叹连连,说道:“第一句振聋发聩,第二句更是惊为天人,与我法家学说不谋而合!”
“哦?”
赵升附和,露出疑惑的神情。
“当年,法家先辈,在秦国主持变法的商君曾说: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李相郑重说道:
“法制应随时改变,不宜守旧,对于所谓“旧章”或“祖宗之法”,要具体分析,不能说全不可改,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应改则必改。”
赵升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