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曾经出过一位名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在他接纳新弟子时,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其目的,就是为了考验门人们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奥妙。
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所以,不少禅师在接待初学者,常一言不发地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亦或“棒喝交驰”提出问题让其回答,借以考验悟境,打破初学执迷,棒喝因之成为佛门当头棒喝在教育的方式手段上或许表现得会过于强烈,但其目的是促人猛醒的特有施教方式,抓住问题症结,适当的重诲是可以起到警醒作用的。
佛教之所以会如此,其缘由为让学人来不及想,不假思索,因为禅宗讲究不立文字,言语道断,只要稍微一绕文字语言就偏差了,一思考就谬了,在门人还来不及思考,还来不及表达,当下的那一刻,就是佛法本相。
虽然,鲜血顺着常平的头顶流了下来,可常平的心面倒是平和了起来,就好像心中那些所修的魔道就在这俄顷之间顺着头顶的血液排出了体外。
“既向佛,何又魔。”常平听朱棣魔嚷出来的一喝,是这六字,“常平谢陛下及时当头棒喝。”
本来还想再补上一齐眉棍的朱棣听到常平这一句如同晨钟暮鼓一般的谢辞,登时心里的魔性就像是被什么虚无而有质的东西给打压了下去,遂就再去看面前的常平,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想要看看他的伤势。
好个“佛魔”,盘膝坐在地上,仍旧双手合十,却是比适才要自然的多,且一副庄严宝相的神情,说是活佛降世也不缪然,最重要的,虽然头上的血仍在流淌着,而面上却是好一派的祥和,就好像已经超脱肉体的痛苦,达到了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境界。
朱棣已经高高举起的棍子却是无论如何也是打不下去了,虽然就是卖把子力气的事情,兴许连力气都不用了,只要他一松手,棍子自然掉落的劲力都或许会要了眼前这个人的命,然而,常平此刻在朱棣的眼中哪里又是一个普通人。
这就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海乃百川吗?就连面对一个轻而易举既可以杀了自己的人都可以去包容原谅吗?心胸、胸襟、襟怀……朱棣扪心自问了起来。
说实话,他心里那由于帝王之心不断反弹而衍生出来的魔性,这会儿仍是在一阵一阵地反弹着,直到朱棣自己仿佛是把一种只能意会却不可言传的东西给悟通了,心里的魔性亦是到达了一个地步的时候,就不再反弹了,手里那跟随自己戎马多年的棍子好似变成了一种不该拿着的东西,遂就直接扔到了地上,自然后,朱棣也是双手合十起来,冲着面前常平拜了下去,一连三拜,最后,转身,就龙行虎步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