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不是这样的。至少在王朝阳的心中,这绝对不是一条正确的方向。
王朝阳曾经详细地了解过龙源重工的业务构成。在它那庞大的业务范畴之内,其实超过九成以上都属于粗矿型经营,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所占比例极其微小。
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庞大的一个龙源重工,其技术实力甚至赶不上刚刚成立的红星办事处。
龙源重工的发展模式是成功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它的成功却建立在特殊时期,是以野蛮生长的方式成长起来的。在庞大的内需以及薄弱的工业体系双重条件下,这种野蛮生长才能获得机会。
但是如此无脑的野蛮生长还能持续多久?
王朝阳对此表示严重怀疑。
在考虑这些问题时,王朝阳忍不住想起曾经从赵立川口中听到的一段故事。
当时的龙源重工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企业,直到侯青海接手,并以以小博大的方式拿下一个千万以上的巨额订单。
那个订单是关于矿山机械的。项目的前期进展一切顺利,然而就在交货的前夕,龙源重工的技术人员发现一个巨大的设计漏洞,那就是他们对矿山自然环境考虑不足导致所有矿山机械存在严重设计偏差。
这个发现对当时的龙源重工来说几乎是致命的错误。当时的巨额订单对龙源重工来说是一个跳板,但是如果跳不好就会被摔得粉身碎骨。
关键时刻侯青海亲自拍板,决议压下那个设计漏洞,并按照原定计划把全部设备交付给了甲方。
设备运行资金得以回流,而那个潜在的致命漏洞只留在了纸面上,并且自始至终没有真正发生过。
而这样一来侯青海的临危决定成就了龙源重工,也成就了他自己。自那以后,龙源重工开始在工程机械领域强势崛起,而侯青海在龙源重工内部的威望也与日俱增。
王朝阳在刚刚听这段故事时,就感到深深的忧虑。他无法想象,这样一个负面的决策竟然能够成为龙源重工的企业文化。他更无法想象,在这种企业文化熏陶下的中高层领导会把龙源重工带向怎样的境地。
当然,到了现在他更加担心,侯青海会把南阳重工产业基地带向哪个方向。
静静地考虑了好长时间,王朝阳才意识到自己由于保持一个动作时间太长,导致肩颈有些僵硬,他微微地活动了一下肩膀,目光恰好看到令他作呕的一幕。
他恰好看到会场另外一侧,孔垂铭正在点头哈腰地跟侯青海说着什么。而侯青海则故作矜持地摇头。但是从他脸上的表情不难看出,他对孔垂明的言辞非常感兴趣。
可能是人在做任何一个重大决定时,都需要一个适当的契机。而看到眼前这令人鄙夷的一幕,王朝阳瞬间下定了决心。
必须要做点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