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达看着台下各种欢呼和喝彩,心道这才哪到哪啊?今天,我要舔到你们心服口服。
他接着说道:“后来我才知道我妈的消息有误,京城已经很少有沙尘暴了。
自“十二五”以来,京城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7.2万亩,五大风沙危害区均已得到彻底治理,昔日的黄沙漫天的土地已全部披上绿装。
曾经的沙化危害区潮白河、永定河经过改造成为了京城的森林公园,大沙坑成为了绿洲,沙尘天气也从2000年左右的年均发生13次以上,减少到近两年的年均2-3次。
其实沙尘暴这口锅,真不该轮到新中国来背。”
这个转折有点大,怎么又牵扯到了谁背锅的问题。
“那应该谁来背?”
有学生在台下大喊道。
张益达微笑,“应该元朝来背!”
元朝来背?这口锅有点大啊,扣在六七百年前的古人头上了。
很多学生不解,张益达开始利用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解释道:“元代开始就有“幽燕沙漠之地,风起则沙尘涨天”这样的记载。
说明什么?
说明京城的沙尘暴,六七百年前就有了。
怎么形成的?
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定都京城近百年。
那么多铁骑需要养,自然需要放牧了。
不加节制的放牧,草就被吃光了,土地也就荒漠化了。
到了明朝,沙尘暴更加严重了。
《明实录》就曾以“大风扬尘,天地昏暗”来形容京城沙尘暴到来时候的景象。
甚至当时的市井中还流传着“天无时不风,地无处不尘”的谚语,也让自小在江南长大的明代才子屠隆在《在京与友人书》中抱怨道:
“燕市带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人、马矢和沙土。”
鲁迅先生也曾在日记中形容刮沙尘暴的情形:“风挟沙而昙,日光作桂黄色。”
在鲁迅眼里原本形容塞外大漠风尘的桂黄色,竟在京城也变得常见,甚至后来连太阳都看不到,只有眼前的混与昏。
11年前的京城,曾一夜总降尘量达33万吨。
甚至当初民间还流传了这样一个笑话:刘备要在京城盖房子,诸葛亮掐指一算说:只买水泥,沙子今天傍晚到京。”
台下京大的毕业生哈哈大笑了起来,张益达引经据典,用各种案例向他们解释了沙尘暴的形成以及发展历程。
如果真照张益达所说,那确实不应该新中国来背锅。
张益达的几位专业课老师坐在台下,朝其他投来异样眼光的老师点头致意,满面都是笑容。
张益达在毕业典礼上秀历史知识,大大地为他们长脸了。
几人还小声讨论了起来:
“这张益达是创业天才就算了,平时连课都不来上,这专业基础还是这么扎实!”
“瞧那些老师没有,都羡慕我们教了一个好学生。”
“呃……我觉得我们是搞错了,张益达平时都不来上课,对其他老师来说也都不是秘密……他们怕不是在笑话我们啊?”
张益达注视着台下黑压压一片的学生,继续说道:“苦恼了几十代人,三个王朝六七百年的问题,在我们这代解决了。
中国不比某些国家,我们国土面积虽大,但人口众多,适合耕种的面积还比不上印度。
有时候为了生存,我们别无选择。
现在经济上来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都在解决。
国家在一天比一天变好!
或许她又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但她始终是你的母亲。
就如同那句谚语一样,“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有些东西,连狗都不配做!”
骂得好,台下学生纷纷鼓掌。
他们早看“空气香甜女”不爽了,在事件发生的第一刻,就上网化身“万古喷道第一人”了,大开杀戒……
但他们骂,和张益达骂不一样。
后者的影响力在那放着,传播度和他们不一样。
要是再带动国内企业家一起封杀香甜女,那简直不要太大快人心。
“燕园学子和隔壁青木学子,都称得上是国内的天之骄子,栋梁之才。”
台下学生都只淡淡笑了笑,自从考上这所大学后,他们受到过的类似的赞誉太多太多。
尽管是互联网大亨张益达亲口夸赞,他们也没多大动容。
张益达犹豫了下,接下来的这番话说出去,可能为自己带来极大的争议,后果很难想象。
但他决定还是要说出去,无愧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我们现在已经是GDP第二大国了,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赶了英,是不是该超美了?”
张益达神色严肃,“仅仅是GDP的超越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各种软实力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