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鹏飞前世看过的戏评和戏曲理论,深度广度远不是戏曲刚刚进入大发展时期的申朝人能比的,加上照相机记忆,他一旦开始侃侃而谈,泰不华完全不是对手,起初泰不华还能引导话题,但到了后来几乎就是听白鹏飞独自阐述了,泰不只有点头的份。
他心中惊讶,泰不华自问对于词曲造诣颇深,没想到眼前这位白鹏飞讲起词曲才是真的头头是道,寻章摘句,各种经典信手拈来,储备之丰富,见解之精到简直令他佩服。
泰不华原本是考较白鹏飞,但随着交谈深入,他已经渐渐沉浸其中,一旁的杨森祖同样听得眼睛发亮,而虎该也则两眼看地板,达买住却是完全没耐心的出神。
“戏曲之妙,最在顷刻,所谓见一出好戏,可比之天上一轮好月,得火候一杯好茶,美妙无比,然而只可供一刻享受,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好!”泰不华忍不住赞叹,“将戏曲比做明月好茶,果然恰当,妙极!”
白鹏飞微笑,这是《陶庵梦忆》里的名句,前世最精妙的戏评之一。
泰不华满心欢喜,他也是喜欢戏曲的,可惜身边萧慎人懂戏的太少,和白鹏飞今天一番交谈居然十分投缘,颇有知己之感。
两人又说起《吕布与貂蝉》的配乐,泰不华也是会音乐的,白鹏飞和他细细讲解后,泰不华居然很快把西皮流水的调子哼了出来,音律造诣果然不错。
白鹏飞连忙叫人拿来胡琴,配合着泰不华的歌声拉起二胡
达买住见两人不再高谈阔论,也打起精神捧场。
泰不华倒不怯场,唱了两句,然后很自然的破音了。
这是陪领导唱歌时常发生的事情。泰不华的理论功底虽然不错,但嗓子确实差点意思,唱不上去。
白鹏飞也不紧张,笑道:“泰总管稍等,我调调胡琴。”
白鹏飞前世就有绝对音感,不需要音叉就能直接唱准音调,这种能力百里挑一,这也算是他前世一个小绝活。现在这具身体继承了前世记忆,也继承了前世的音感,所以白鹏飞只要拨拨琴弦,直接就能动手调弦。
前世他在曲艺团混过十年,那期间接待有曲艺爱好的领导,给领导调弦伴奏也是他经常的工作内容,他早练出来了。
京剧的二胡因为要强调五度关系,所以一般是不按十二平均律调的,会把五度调的特别宽,白鹏飞手中这把胡琴也是一样,但这种五度相生率的胡琴不能变调,现在要给泰不华找调,白鹏飞必须先把二胡按十二平均律调好。
他很快调好琴,试着拉了一段。发现泰不华的音域还是跟不上,于是直接降了两个音再拉,好让泰不华唱得舒服。
泰不华却看得一呆,他见白鹏飞滑动手指居然直接能在二胡上降调,而且降了两个音后曲调完全不走音。
“你这是怎么做到的?”
“怎么?”白鹏飞不知泰不华在惊讶什么。
“你怎么做到变音不变调的?”泰不华在音律上的造诣颇为不错,自信一点点变调都逃不过他的耳朵,他确信白鹏飞刚才变音时音调一点也没变,这在他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白鹏飞第一反应是这有什么奇怪色?半天才反应过来——这年头好像还没出现十二平均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