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报刊这件事,若说简单倒也轻松,只不过是把写的东西印到纸上,让老百姓看到读懂,可若真有人想效仿海棠民刊,可未必真能达到如此规模和高度。
商贾确实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市场,但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不是一星半点,民办报刊不比官办刊物,官方可以不计成本去搞,你一个民办报刊总要盈利,成本投入过多却收入不足,没几个商人愿意做,严时番的《海棠民刊》则直接避开了这些坑。
论刊印有造纸渠道!
论发行有仙家诸堂!!
论内容,有海棠诗社打底!!!
市场定位直接迎头猛击官办刊物死板无趣的特点,造出市井百姓乐意看,且对普通人生活有帮助的报刊,这才在民间一炮打响。
同样的路径,你给谁,他也不敢说能把报刊办得那么红火,这可不是张长生吹牛,商贾嗅到民间报纸的甜头后,也曾找靠山办报刊,什么《端刊》,《明刊》,《市井百态》,《江湖论道》,《民野趣闻》。
各类报刊如雨后春笋出现,它们跟《海棠民刊》定位基本一致,结果没几个能办的起来,略能有些小名气的,那都算是能耐极大了。
他们的内容未必不如海棠诗社,毁就毁在商业思维上!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海棠民刊入局时,民间报刊业可以说是一片蓝海,此时严时番靠着张长生给的便利条件,率先占领市场铺开规模,利用民众对“通俗”内容的需求,将读书写字从单一的做官,扩展到文字变现,让百姓都看到原来读书写字是可以挣钱的!
他的这一招,哪怕放到后世也是惊天妙招,多少人打着写作变现的幌子噶韭菜,屡试不爽,人海棠杂志社给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民众当然趋之若鹜。
等周围商贾嗅到商机再等下场,报刊行已经是商业红海,话说回来他第一个吃螃蟹,也还要仰仗嘉善公主,给他以最快的速度带来小舅子的“营业执照”,可见不管在哪朝哪代,上面消息无比重要,等消息都到平民百姓耳朵里了,那指定要噶韭菜了。
海棠杂志社一事,到此就暂下帷幕,以后会引起民间何种变化,有何种机遇,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张长生近来缝的尸体越来越少,随着秋斩临近,老天可能也想当当气氛组,终于淅淅沥沥下起秋雨。
他经常看着窗子外,听淅沥的雨滴拍打窗柩,呼呼哒哒的声音唤来秋意寒风。
偶有晴天,张长生立马被姜洛宓软磨硬泡拉到泰极观,想过来拜拜三清,最重要的是求个姻缘锁,他在前世又不是没谈过恋爱,姜洛宓这点小久久还是知道的。
如果不去,“你不爱我了吗”在后面等着,想了想还是决定陪她去一趟,免得被啰嗦。
泰极观地处安富坊附近,跟张长生住的西牌楼有一段距离,他们雇了马车,权当游玩赶往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