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每一届的期末考试标准都是简化的高考标准,于是晚上八点多回到寝室后,萧骁才急冲冲地找到李果拿准考证,紧接着惊奇地发现,他竟然和沈听澜头一次破天荒的同考场了。
一夜无话......
当萧骁坐在考场指定的位置,拿到语文试卷的那一刻,仅仅才只是粗略地瞟了一眼试题,他的心就咯噔一下沉了。全市语文统考,超纲?华阳的教育部领导们疯了么?于是一时间他忍不住抬了抬头,朝和他离了三张桌子的沈听澜望了过去,视线碰撞间,两人都在彼此的眼神中读出了些许凝重。
考试铃响后,萧骁轻微地晃了晃脑袋,排掉了脑子里某些杂念后,从选择题开始做起。
花了部分时间,做完选择题后,萧骁一时之间都有些恍惚了。如果不是环视了一圈考室,见着某些同学手腕上还戴着一些类似卡西欧,依波表。他都严重怀疑,他是不是在高考了?
字音(形)辨析题,用一般的排除法根本做不出来,两个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的生僻字注音,一堆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不因为他刚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都只能猜!
词语运用题中规中矩,熟语(成语)辨析题却同样难到爆炸,正常状况下,熟语辨析题的正规答题流程应该是这样的—先逐字解释熟语,通过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关注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最后权衡四个选项......做出选择!
是了,这题也能这样子做,但是这成语?他们这一帮高一的学生真的学过?
错误选项A,这些作家用他们火一般的激情,为社会主义歌功颂德。有多少高一的学生知道歌功颂德这词是多用于贬义的?萧骁简直无力吐槽。
错误选项C,参赛歌手的素质良莠不齐,在过“文化”关时,着实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大跌眼镜。莠:类似谷子的杂草。好苗和野草混在一起。常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良莠不齐和参差不齐?
错误选项D,今天还有不少教师通过给学生留大量的作业以达到取得高分的目的,显然与素质教育南辕北辙。萧骁只想说,关于南辕北辙,即使是前世的他,高考语文成绩还算拔尖的他,见了十次,也错了九次。
选择题后的诗歌鉴赏,同样是满满的恶意,萧骁赌五毛钱,有80%的人都会被迷惑。选的都是些什么神仙文本啊?范成大的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都来了?
寂莫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这注释都不打一个?出题老师就这么看得起他们这一届高一的学生?99%的人都不知道金靥是菊花好吗?
诗歌鉴赏最难的是什么?非意象莫属了吧!什么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落花流水传愁绪,别时长亭柳依依。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但是不同的诗人因为个人性情和际遇的不同,对同样的意象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我”与“物”的完美结合。其实哪怕是同一位诗人,境遇不同,对同一对象也有不同的感触。萧骁记得范成大的配套的另一首重阳后菊花—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就和此考题赋予的情感不一样!
第一首,起句先写重阳后的菊花无人观赏。“寂寞”,无人到来;“东篱”,特指菊花栽种之地;“湿露华”,菊花带着湿露,犹鲜嫩可爱。后三字与前二字对照,以见无人见赏的可惜,七字之中,自为比照,词意充实。第二句又申述菊花之美,与重阳前比较,进一步比照。“依前”,不异重阳之前;“金靥”,形容金黄色的菊蕊;“照泥沙”,光彩照地,然只独照泥沙,有伤叹之意。第三四句“世情儿女”指世俗之人;说他们没有超脱的情趣,即“无高韵”,所以只能应着节日故事,“看重阳一日”之“花”,实际上意在求福求寿,不解赏花。所以此诗借看菊事刺世人庸俗。
第二首,起句写过了重阳登高节后,菊花尚新,也即第一首前二句的意思。第二句写酒徒与所谓的诗客,都没有声息了,不再来赏菊花了。第三四句说菊花在节日与节后受人们的不同对待,恰好像当官的人辞官之后,亲交都不再到门探访一样。范成大做过大官,这时致仕家居,大概也尝过世人这种冷淡的况味,故见重阳后的菊花有感而一发之。这首诗借看菊事刺世人的势利。
所以萧骁觉得其实要么两首诗结合起来,要么单独考第二首,难度都会骤降。但是......一群高一的孩子,连金靥都很难猜出是什么,呵呵,还意象物象?这题便陷入了无解的死循环!
萧骁眼都不必抬一下,他都能大概知道他的一众同学们是什么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