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转移,一瞬即到冬至大节,即使是艰苦朴素如王皇后,也好生地将宫内装扮了一番,期间法令依然不减,但刑罚略有减轻,也算是皇后对宫人的大恩大德了。
燕国与楚国的规矩一样,冬至乃是岁首,上至皇帝改年号,军队歇业,边关闭塞,下至百姓歇息祭祖,商贾停业等等,都是要在这一天进行,每到冬至,行完大典后,群官百姓都要出门拜冬,互相拜访,馈赠美食。
李曜在含元殿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拜冬与贺表,宣布了新一年的开始,将原先使用的“凤凰”年号改为“天业”,凤凰十年便成了天业元年。
改元后,李曜又分封宗室子弟,封赏文武百官。
其长子李倬获封为永王,次子李优、四子李修早死,皆谥为明王,后来朝野就以大小明王来进行区别;六子李倓获封为平王,七子李俭为宁王,八子李偕早死,谥为忠王,九子李信为安王,十子李佐为晋王,十一子李俛为齐王,十二子李仰为江陵王。
又加封了中书令柳述仪同三司,其子中书舍人柳绎为通议大夫,兵部侍郎王振祜辅国大将军,刘季友镇军大将军,都督成淞壮武将军,兵部尚书刘居云加封光禄大夫,宁亲侯张劼加封太子太师,其长子吏部尚书张可度加封为太子少师,次子鸿胪寺卿张可敬为正议大夫,荥阳侯许宗元加封太子少保,其子户部尚书许埘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邹城侯萧公韧加封光禄大夫,其子大理寺卿萧德让加封太子少保等等。
随后,李曜带领着文武百官与宗室子弟们出城祭天,祈求上神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随后招待了群臣一番,便使群臣退散,各自回家备办饮食,安神养神,好生将息,洗去一年的疲惫,养足精神来年报国。
后宫中也很是热闹,素修跟着众多妃嫔们一道,早早地去了昭阳殿,向皇后拜冬祝贺,心情甚好的皇后让人摆上宴席,招待众人。
王皇后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平日连几钱脂粉钱也不肯多给众妃嫔,说着什么“一人多几钱,几人多更多,不如一并革了,省些开支。”
如此命令之下,霎时后宫无颜色,连最爱装扮的成贵妃也只能略施粉黛,不敢张扬奢侈。王皇后本人也是做到了说一不二,自个儿所定的规矩,遵守的最好,连亲近的刘昭仪也被训过几次,只因穿了一次略微华美的衣服,连刘昭仪都不曾受过一份优待,后宫中人更没有谁敢犯皇后之威严。
曾经无比奢靡的大明宫,其风气竟然在短短几个月间就扭转了过来,李贵妃主后宫时,宫内的沟渠经常飘荡着宫人们扔掉的脂粉,花苑的草丛里也能经常见到画眉用的黛螺,宫人不知珍惜为何意。
尚食局与尚服局每月造成的多余开支居高不下,由此各局各司的奢侈攀比之风屡禁不止,蔚然成风,最后竟无人加以管束,使得他们愈发骄纵,恣意胡为,还在宫中拉帮结派,孤立并排挤整治看不顺眼的人,对于种种后果都不以为然,俨然是权势熏天,将后宫视为乡野大院了。
王皇后一入主昭阳殿,命令迭下,执行速度之快犹如风驰电掣,短短一个月就完成了各项变动,原先各局勾搭的风气也好转不少,这都有赖于王皇后实行的“有发现不务正业者,不论品阶,都可前往昭阳殿告发。”,一时之间,人人自危,无数的前车之鉴使得六局二十四司的宫人感情淡薄,不敢交谈。
但事情有好便有坏,告密之风一开,昭阳殿更加忙碌,要一一细听个人的告密,还要甄别,事情一多,疏漏也就多,还有不少被冤枉诬告了的,这种不在少数,然王皇后先进只考虑震慑后宫,发现是被冤枉了的也很少为其伸张,不少人因此怀恨在心。
因着一些未解决的烦心事,在宴席上吃酒的王皇后看着众人,不免又生了许多烦闷——这么多的妃嫔,这么多的宫人,她现在已经力不从心,对于一些怨言,她知之不少,但又无法拉下身份去承认,其会造成的后果,她也明白,但还未和刘昭仪商量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用完饭后,王皇后和众人亲切地交谈着,素修发现,同样位份尊贵的李淑妃就没有成贵妃说话多,大多时候只是自顾自地低头很闷酒,不去看成贵妃、刘昭仪等人谈笑风生。
身子骨素来柔弱的宸妃仍然早早地告退了,不再参和其他的事情。
走了宸妃,本就性子好动的王皇后便迫不及待地带着众人往马球场走去——这算是燕国人最喜欢也最重要的娱乐——击鞠。
王皇后很贴心地让不会骑马的妃子在一旁等候,她和刘昭仪、成贵妃、李淑妃、胡充容、王昭容等人上马,扬鞭而去,绕着宽广的马球场跑了几圈,权当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