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曜冁然一笑,又道:“你不仅喜欢揪着旧事不放,还很喜欢冤枉人呢,你所说的几件事都是道听途说,有几件是你真实的所见所闻?从他人的嘴中得到你想听的消息,是真是假想必你也很清楚,你只不过是相信你所想相信的罢了,至于真假对错,你也不在意吧。你们兵败,乃是社稷之福,天下之幸,若是让你们坐到了朕的位子上,指不定有多少荒诞的事情从你们的想法中出来。”
齐思明先是露出一副不屑的样子,但随着李曜说话说到他的心里,不屑的样子也随之变成了默然。他很不喜欢李曜这个皇帝,很不喜欢把持朝政的世族,但对于这位皇帝所说的话,其中有几条他还是认同的。
他和石如海确实都有私心,并不全是为了社稷,石如海之所以放弃优渥的小日子,走上叛乱的道路,就是因为他心里存有的不满又被其兄长横死一事激化导致,而他齐思明是为了自己的大才不被湮灭,毅然决然地加入他们,起兵反燕。
在这些考虑之后,才是天下苍生——被李曜这么一说,齐思明有些惊醒了,从起兵到兵败,他和石如海等人想的最多的是夺取天下之后他们如何如何,很少提及天下百姓,虽然他们起兵的口号是匡扶天下,但天下确实是在他们的所想所想之后的。
齐思明不免叹了口气,也算是彻底接受了兵败的现实——原来他不是张良在世,也不是武侯第二,他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他输给了这个自诩明君的皇帝,这也是他最不想承认自己失败的原因之一——他恨当今的皇帝,当今的朝廷,觉得从上至下一片乌烟瘴气,位列朝班的都是一群庸碌无能之辈,大好的天下本应该由他们这群豪杰拥有,可如今却在朱门子弟的手中,他们也在朱门子弟的手掌心里,逃窜不得。
要改变这种现状,包括齐思明在内的所有反燕的人都想的是一个解决方法——干脆闹个天翻地覆,将皇帝拉下马,把所有阻碍他们去路的人统统清除掉。
志向很是远大,现实很是残酷,在扬州起兵的石如海和齐思明败了,在源城起兵的柴勇、柴贵兄弟败了,在大昌起兵的韩志德败了——轰轰烈烈的反燕大业全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曾经齐头并进的十一路反燕大军支离破碎,他们跻身朱门的梦想也彻底破灭。
齐思明不再久坐,很是利落地起身,抚了抚手掌,看视了身上的伤痕,又看了看端坐在宝座上的李曜,眼里的光辉终于落寞,看了片刻,转身就要出去。
李曜令几个宦官将径直往外走的齐思明拦下,道:“你好不容易才见到了朕,便只有这几句话要说与朕吗?你一走出这里,可就再没有任何机会了。”
说话之间语气和缓,李曜望着齐思明坚定的背影,心里又一次受到震撼——面对风霜刀剑,他李曜也怕死,齐思明身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柔柔弱弱的书生,竟然不怕死——由齐思明始,李曜又想起了在这场反燕大战中前赴后继,不惧生死的人——他的心思何时能让天下人明白?他不是天下人所想的那样啊,在他的心里,天下重要,百姓同样重要,他贵为天子,就要让日月普照之地都安康祥和,所照之民都安居乐业。
李曜低下了头,无人理解,使他特别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