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修和灵犀听得入了迷了,也都有了一模一样的答案——这样哀婉的词是用楚语唱出来的,既缠绵又伤感——两人相视一笑,都知道这是出自何人——在楚宫时,楚皇喜欢有才艺的宫人,特意在宫内派遣专人教导宦官与宫女,几十年下来,楚宫内稍微灵活聪明点的宦官与宫女都有了一技之长——有的擅长武术,有的精于泥塑,有的醉心木匠活,无论是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的都可以得到皇帝的奖赏——有才能的宦官和宫女都可以多拿到一些银两,也可以出入翰林院与画院,有时候皇帝兴致一来,还能和当朝的翰林们一比高下——
善舞的季然年年都会参与皇帝的生辰——千秋日的舞蹈,精通医术的玉姿曾经在一次重要场合之中过五关斩六将,令很多医者折服,玉姿由此获得了拜御医宗竺为师的机会,世代都是棋待诏的若晨也不输与父辈们,精湛的棋术和灵活多变的技巧让皇帝很喜欢找她下棋——而楚国长安大安宫中拥有着最美好的歌喉的人非晏心莫属了。
晏心人美歌甜,是大安宫中有名的“小百灵鸟”——如今素修和灵犀在东苑听到楚国的词曲,都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会是晏心所唱——她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面了,但晏心的歌声与喜欢唱的歌实在是她们最熟悉不过的了——
紧接着的一首词,更是让素修和灵犀坐实了这一看法——这群人唱的是昔日的秦王赵久止所作的词——秦王赵久止的才华深深印在了素修的心里,她记得他说过的每一句话,创作过的每一首词——
“雨渍花零,红散香凋池两岸。
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铀筝愁几许。
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正是在楚国危难之际,离愁与寂寞就成了秦王赵久止永远的伤痛,在写给素修的诗词中,秦王赵久止都会不经意的流露出对于事实与朝局的担心——秦王忧国忧民的心让素修一直敬佩,难以忘记——秦王在忧天下的同时,也将个人的飘零联系到了一起,在诗词中直抒胸臆,素修看了也是好一段时间缓不过来,但她从来没有劝过秦王不要再写些悲伤的,不关乎与她的诗词——在素修看来,只要秦王赵久止愿意写,她就愿意看,不管秦王赵久止写的是什么,只要是他写的就行。
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素修将秦王赵久止寄来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里面的话用了不同的语气在内心中演示了不下万次——所以,素修对于秦王赵久止的诗词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这是秦王亲手抄送给她的词,比之以前的伤感不同,秦王的诗词中头添加了一些无奈的潇洒与渺小的心愿。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这是秦王写的专门用来讽刺父亲失去德行的词,在秦王眼中,楚国就是在父亲的手中衰落的,秦王赵久止曾不止一次的跟素修抱怨——说如果是皇叔即位,刚强的皇叔也许不会让楚国的盛世一下滑落,百姓的好日子也会更长些——秦王无比想念祖父在位时,楚国仍然富强,仍然享受四方敬仰的待遇,没有今日这般落魄与凄凉啊——这段在老百姓眼中“全盛”的日子,也是秦王心中的盛世——素修无时无刻不再盼望着秦王赵久止能够恢复楚国以往的荣光。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