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妃与贵妃说了半日,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后,贵妃也明显表达出不愿意多留的意思,很快的就行礼告退,回自己的永始殿去了。
将郗国公主送回来就完成任务的萧婕妤也怕影响了宸妃的休息,在成贵妃走之后没多久,也跟宸妃行礼告退,携着婢女采菱缓缓走出仁寿殿。
郗国公主也很不舍得和萧婕妤告了别,依偎在宸妃的怀里,看着萧婕妤远去的背影,默然不语,心思起起伏伏,想的都是成贵妃刚才说的话,和安处殿中的赵才人的音容笑貌。
离开仁寿殿的萧婕妤并没有立马回春兰殿,而是和婢女采菱一道在宫中漫步——萧婕妤每走一步,脑海中就浮现出成贵妃的一句话——萧婕妤今个儿也算是大开眼界,原来这些日子,皇后和昭仪将方外人招进宫内,大作法事,难怪昭阳殿有一段日子没有将后宫中的妃嫔召集了,皇后也无心管理后宫事务了,昭仪出现在掖庭宫的次数也少了许多,出面的更多的是皇后身边的如意和昭仪身边的涣青——成贵妃一番话,事实浮现在面前,萧婕妤也不禁感慨唏嘘了一番。
在萧婕妤的认知里,王皇后和刘昭仪都曾是潇洒的女子——王皇后出身于保国公府,很小的时候就能使用双刀,还会骑马,先帝武宗皇帝在位时,还是少女的王皇后就身着戎装,搭弓射箭,百步穿杨,在一众男子中拔得头筹,获得了武宗皇帝的奖赏,夺得了红袍,穿在身上,绕行几圈,这样的情景还是萧婕妤的父亲告诉萧婕妤的,她清楚记得,父亲在说王皇后年轻时,流露出的是一种敬意,在谈到王皇后的现在时,父亲流露出的则是唏嘘——王皇后嫁给李曜,成为越王妃,到成为皇后,十几年过去了,潇洒没了,英姿没了,只剩下了一身的戾气与不通情达理。
刘昭仪的情况与王皇后类似——年轻时候的刘昭仪很爱读书,因出身武将世家,昭仪从小就喜欢读兵书一类的,长大成人后嫁到了越王府,和有些武艺的王皇后走得很近,慢慢地,两人互相影响,都成了现在令人害怕的模样,没有了以前的飘逸与洒脱,只有一步一回头的勾心斗角了。
对于王皇后和刘昭仪二人巨大的转变,萧婕妤很是伤感——美好的少女模样消失殆尽,逐渐换上了妇人的可憎面目,萧婕妤在心里默默将一切过错都扔给了皇帝李曜——她想,若是没有这个皇帝,王皇后和刘昭仪也不至于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在她心里,王皇后应该是将军一样的人物,刘昭仪也许会成为一位侠女。
萧婕妤一边感慨着王、刘的变化,一边思忖着成贵妃的话是否正确——萧婕妤想了又想,只是觉得成贵妃和宸妃都怪怪的,尤其是成贵妃,适才说的话很多都是废话,成贵妃身为后宫中尊贵的贵妃,哪里会有闲情逸致去多费唇舌,说些废话呢?
这其中也许有一定的原因。
萧婕妤没有想明白,就不想回春兰殿,一直在宫内徘徊,沿着青石板路,一个不小心,竟然又走得顺了,来到了梨园附近。
梨园现在的主人是相王及相王妃夫妇,景致没有变化,里面居住的人也喜欢声乐,梨园还是大明宫中最余音绕梁的地方,宛如仙境——在里面居住的相王每日都会有谱写新曲,相王写完后,就会亲自带着歌女舞女们一道将新曲编排出来,所以大明宫中的很多宫人在空闲时候都喜欢聚在梨园周围,听相王的美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