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实行的仁政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纷纷称赞当今的皇帝陛下十分圣明,民心归附了不少。但因为中原地区久经战火的波及,所以就算在这些政策的促进之下还是不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恢复过来,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刘辩能够做的就是缩短这个时间,让汉朝的老百姓更加富裕的生活,让汉朝的威名扬名于世界之中。
当然外部忧患也是不少,就拿西域的贵霜国来说,刘辩派人查看消息发现原来也是一个拥兵数十万的大国,如果哪天要对朝廷动手肯定也是一个棘手的对手。
北方的乌桓、鲜卑、匈奴等族虽然说已经签订了平等的贸易关系,并且朝廷每年也会给他们大量的物资用于过冬,但人的野心和胃口是越来越大的,他们肯定不会满足于现在的利益,迟早会和朝廷开战。
中原地区的魏国和伪汉国两个国家也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他们虽然实力大大减损,成为了国中之国,但他们的野心却没有一天不在增长。
在这一系列的内忧外患之中刘辩也只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走好每一步路,不过强大的实力也容得他再次犯错,这让刘辩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十分的清楚自身的强大才是最为倚仗的实力,那就是老百姓的民心和自身的兵马强盛,所以他是绝对不会自断一臂的。
科举制也已经发展到了全盛,由于朝廷占领的地盘是越来越大,需要管理的人才也是越来越多,所以几乎每年举办一次科举,为朝廷来招募大量的管理人才,刘辩看着这些年轻气盛的文士蜂拥而至,这才明白的当时唐太宗说的一句话: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
这些招募的人才当然让他们从底层做起,两年之后考核优异者才给予升官并且进行官职的另行委派,绝对不会因为他们的聪明才智而就立刻召入朝廷,刘辩要让他们懂得民间疾苦,让他们好好的了解到老百姓真正的需求和愿望是什么,这样以后才能更好的治理好国家。
科举制度为朝廷输送了大量的新鲜血液,招募到了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极大的缓解了世家大族把控朝政的局面,等这些出身寒门子弟的又一学子进入朝廷之后,再过十年的时间,绝对可以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
当然相比于寒门子弟来说世家大族的人有着更为优越的学习条件,但人口基数摆在那里,相比于人数众多的平民老百姓来说,世家大族的子弟再优秀也是有限度的。
锦衣卫和玄衣卫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同时又对当地的文武百官进行监察,刘辩已经在下意识的削减他们的职能,毕竟这样做很有可能会导致皇权的泛滥,以后继位的皇帝如果不能制约好手中的权力,必定会导致灾难的发生。
所以他们都把重心放在了对外刺探情报上,对魏国和伪汉国的情报尤其非常留心,当然同时也派去了大量的人手策反和刺探异族的情况。刘辩从后是穿越而来自然知道这个世界有多么的辽阔,别看现在强大的大汉王朝也只是冰山一角,他想在有生之年尽可能的开疆拓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片的繁衍生息之地。
为了防止像先前州牧军政民生一把抓的地方权力膨胀,他直接撤销了州牧,使得刺史成为了一州最高的长官,但基本上都是管理民生,并不直接掌管军队。像魏国普遍存在的以刺史领州,多带使持节、持节、假节、都督诸军事衔,在朝廷是完全没有的现象,刘辩可不想在他去世以后,造成像唐末翻藩镇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