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终结者》开始,李旭就被一个问题所困扰,要如何最大程度上的将卡梅隆欠下的人情利用起来。
如果只是小打小闹的话,肯定浪费卡梅隆的能力,可要大搞一番,又没有合适的题材。
而且这种人情拖得越久越不好处理,尤其是大船之后,如果随便搞又将票房搞砸了,对任何一个大牌导演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损失——虽说那个时候他肯定能进行足够的补偿,可终究有些不美。
于是,那天从老爹那里离开时,李旭忽然有了主意。
总是说领先时代半步是天才,领先时代一步是疯子,那么我们在电影里领先一步甚至几步总没问题吧?
当人们看了这样一部电影后感觉新奇又混乱,并斥责这是狂想和妄想,然后过上30年再来看,惊掉一堆的下巴,那个酸爽肯定没什么能比了。
重生者不展现一下身为重生者的优越感,那重生干什么?你要有怀疑,那过来抓我嘛!
这样的电影完全就是开个脑洞,再交给别人去处理,需要一个很出色的导演才能把握得住,就像《镜子》之于徐可那样,于是卡梅隆就没跑了。
不过,为了弄个好故事,李旭也算煞费苦心,既要有代入感,又要最大限度展现未来的纽约以及民众的生活,还要有足够的故事性,挺不容易的。
完全当科幻来拍,写未来某个人的生活,距离未免有些远。如果按生活片来拍,和普通的情感电影,有什么区别吗?
于是他选中了悬疑片或者说犯罪片,还将福尔摩斯来了个时空大穿越,从19世纪末来到了21世纪初。
没办法,这算是美国观众眼中最知名的侦探了,换成赫尔克里?波洛,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哪怕《尼罗河上的惨案》上映才5年,要是换成更生僻一点的亚森?罗宾……等着扑街扑死吧。
当然当然,新电影的看点是近未来世界,但是有福尔摩斯的加成,还有穿越时空的噱头,总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既然李旭要拍这么一部电影,总要让更多的认看到才行。
而且,就像新的技术总是军用那样,警察用的技术,相对民间而言,肯定也要进一步,这样看点更多,dNA鉴别技术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拿出来,cSI的一些情节也可以用上。
于是就有了他给卡梅隆说的那个大纲。
不过具体的还得想找编剧搞定剧本后再说,卡梅隆还在忙《终结者》的后期,但基本上也差不多,让他监督一下没有问题。
除此之外,笔记本也好,手机也好,做个壳子没问题,但是要展现出画面就很麻烦,要么堆硬件然后外接,要么直接手绘,无论哪个都是要花钱的——当然,花钱咱不怕。
对了,笔记本和手机都用苹果吧,好歹自己现在是苹果的股东,而且怎么也要过几年才上映,戴尔、思科、高通都差不多要出来了,再加上甲骨文,通通放进去好了。
顺便将苹果和微软的大战也插进去?哦,还有雅虎和谷歌,不知道这个时空里,这部电影上映了,杨致远和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他们将来还会不会用这两个名字。
至于苏联解体什么的,如果电影87年上映,而且位置上的是戈地图,一点问题都没有。
好吧,想法太多太远了。李旭敲了敲脑袋,将注意力集中到派对上来。
和卡梅隆扯了一番之后,他就开始在派对上游走起来,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打着招呼。
这派对是在贝弗利山的豪宅上举行的,似乎是哥伦比亚影业的一位高管的家,虽然不是那种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派对,参加的人依然很多,而且身份都不低。
李旭之所以过来参加,除了和卡梅隆谈谈,更重要的是跟同样来参加派对的迈克尔?艾斯纳碰个头。【△網w ww.Ai Qu xs.】
这样的碰头在去年已经进行过多次,要做什么不言而喻,李旭透露得不多,但艾斯纳也是老狐狸,基本上没有进行明确的表态。
不过作为派拉蒙三巨头,他对李旭的了解绝对比别人要清楚,所以对他的拉拢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
李旭也不急,谈判这种事,要表现得太过急切,是会落入下风的。等巴里?迪勒被默多克挖去做电视网,又没挑选继承人,迈克尔?艾斯纳就该为自己考虑了,
说起来这个,李旭就有些遗憾,如果迪勒继续留在派拉蒙就好了,他要是肯听自己的,将派拉蒙弄成第二个华纳多好。
可谁让迪勒更喜欢做电视网呢,李旭现在也没有足够的资本说服他,而且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样,能站在历史的下游看事情。
就算传媒集团化会成为老爹这样人的共识,那也不是现在嘛。
耸耸肩,又转了一圈,李旭准备离开了,在和卡梅隆扯淡之前,他就已经和艾斯纳聊过,现在也没什么事情,或许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