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却抬了眼睛,平日里饱含威严眼眸中此刻却不着痕迹的带上了一丝锐利的情绪,他看向敏太妃。
后者神色如常,眉眼中是对夏璃满满的担心。
夏璃淡淡一笑,她轻描淡写的带过,“让太妃娘娘担心了,许是上天眷顾璃儿吧,忽然便醒了过来。”
“哦,那真是上天保佑。”
敏太妃舒了一口气,似乎终于安心,然而在没有人注意到的时候,她的眼眸骤然一深。
随即她调侃道,“那璃丫头你可要好好侍奉你的祖母,这些日子她可是没少掉眼泪,那佛堂的香可是大把大把的烧。”
“让祖母担心了。”
夏璃仰起小脸,她挽紧太后的手臂一脸认真的道,“回头孙儿陪祖母在佛堂念上一个月的佛经。”
太后就伸出手指点了点夏璃的额头,“你这丫头鬼灵精怪的,哀家是老人家了,可跪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咯。”
“那祖母就看着孙儿念。”
夏璃面纱外的眉眼笑的一脸讨巧,惹的太后心花怒放。
就连一旁的敏太妃也连连夸赞夏璃古灵精怪。
几人这会儿还站在门口,凛冽的寒风卷起雪沫在门口落了一地。
皇帝无奈的提醒道,“母后和太妃不如先进殿吧,毕竟门口这边还是挺冷的。”
太后这才恍然,她和身边的敏太妃对视一眼,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瞧瞧哀家这个记性。”
话落,几人相继进殿,门口候着的高庸立即下去传膳。
殿门一关上,殿中的温度就升起来了,夏璃和夏澈之一左一右的上前替太后将身上的大氅脱了下来。
看着两个这么孝顺的孙儿,太后高兴的跟个孩子似的,不过尽管如此,太后却也没有因此冷落了一旁的敏太妃。
“阿敏,你瞧瞧这两个孩子。”
敏太妃抿了唇角轻轻的笑出声,她附和了两句。
这边夏璃已经将太后的大氅交给宫人,见宫人正在帮敏太妃脱下大氅,她又走了过去,帮了一把。
惹得敏太妃连连夸赞,“璃丫头真是个孝顺的,看来你的皇祖母果然没有白疼你们。”
太后哈哈大笑,眼角眉梢都是愉悦。
一顿午膳倒是吃的宾主尽欢。
之后皇帝便提起了冬围的事情。
大夏每年的围猎会有两次,一次是在秋季,一次便是在冬季。
之所以今年的秋围没有举行是因为夏璃‘生病’,皇帝无心举办。
眼下夏璃办好事回来了,皇帝狩猎的兴致便上升了,而且这几日刚好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狩猎也会容易一些。
闻言,敏太妃的眼睛里掠过一丝恍惚,她慢悠悠的叹了一口气,“皇上这话让哀家想起了先帝在世的时候,他最喜欢狩猎了。”
她的一句话瞬间让在座的几位神色各异。
皇帝的眼帘一深,他那时候年幼,可是有些事情他的记忆却很是深刻。
比如先帝每年最喜欢冬天狩猎了,因为那时候山里的红狐会出来觅食,他每年都会猎上几只狐狸让尚衣间制成大氅给敏太妃。
那时候敏太妃还是敏贵妃,先帝可真是将敏太妃捧在了手心里宠爱的。
对太后母子反而没有多少温情在,所以敏太妃这话让皇帝和太后都没法往下接。
气氛有片刻的沉默。
敏太妃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她忙看向身边的太后,一脸歉意的道,“瞧瞧我这嘴巴。”
太后掀了眼皮,她笑道,“无妨,先帝那时候宠爱你本也是事实。”
这话,敏太妃并没有往下接,她转移了话题,兴致勃勃的道,“哀家许多年未曾出来,不知道今年的围猎,哀家这个老婆子是否可以同行?”
她问的是皇帝。
皇帝朗声一笑,“既然是围猎,宫中的女眷可以去,本来今年的秋围都没有举办,这次就大肆热闹它一回。”
敏太妃的眉目微扬,她偏头对太后道,“阿如,你还记得有一年我们曾一起比拼射箭吗?那时候的我们真是年轻啊,真想再比一次,就是不知道我们的这双手还能否拿的动弓箭啊。”
话落,敏太妃又是一声感叹。
这句话里,敏太妃半句都没有提及先帝,仿佛是在回忆那时候的青春年少,气氛一下子就欢快起来。
太后的情绪也被带动起来,那场比试她是记得的,因为赢的人是她。
先帝还为此给了她许多赏赐。
“是啊,一晃都多少年了,如今哀家怕是老了,拿不动弓箭了。”
太后本是感叹,谁知道夏澈之这时候忽然接了一句,“祖母,想比试这还不容易吗?太妃娘娘现在不是收了一个义子吗?让他和孙儿比试就当是代替太妃娘娘和祖母比试了。”
太后微微一愣,敏太妃也是停顿了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她笑道,“这可不公平,澈之你可能不知道,哀家的那个义子可是个文弱书生,握笔的手哪里能拿的起弓箭。”
夏澈之本来还想再说,他身边的夏璃这时候伸手在桌子底下轻轻的拽了他一把,他立即闭了嘴。
这个问题便算是揭过了。
随后太后偏头问起了冬围的时间,皇帝沉吟了一会儿,他道,“钦天监说这大雪还要下几日,便再等几天吧。”
太后点头。
随即夏璃拉过夏澈之从勤政殿中找了个借口退了出来。
凉飕飕的寒风刮在脸上,就似刀刃一般,眨眼间,姐弟俩的脸颊就被冻的通红。
早早在辇驾旁边等候的流月和小路子各自递了一个暖炉到两人的手中。
夏璃抱在手中,身体里的寒意立刻被驱散了一些,她有心想和夏澈之说说话,便弃了辇驾,打算走回去。
这一次姐弟俩想到一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