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伴随天子从河东到雒阳的这段路上,天子身边的议郎董昭,也是频频向徐晃暗送秋波,表达了并州刺史秦谊对他欣赏。当时因为有杨奉这么一个老大在上面,徐晃也是婉言谢绝,但这份心意他还是领了下来。
当时徐晃也没有想到,已经成了车骑将军的杨奉杨老大,竟然想着要再去做贼。在徐晃看来,杨老大是没太大前途的,因为他手下的白波军实在太弱了一点儿,而且离开河东之后,他们白波军也是没有什么后勤可言,就像是流寇一样,只懂破坏不懂建设,也是让徐晃动了跳槽的心思。徐晃想要跳槽的对象,就是写信称赞自己有周亚夫之风的并州刺史秦谊。
虽然河东被划到了司隶,但河东人见到半个老乡的并州人,那也是很亲切的。更何况当日在河东短暂停留之时,徐晃便听闻并州军趁着白波军在曹阳涧大败后河东空虚之际,开始逐渐向河东渗透,也就说不用多久,河东郡就要姓秦了。徐晃投靠秦谊,其实也算是为自己的家乡而战。
更不用说秦谊前途远大,现在便已经是大司马,手下并州军也是兵强马壮,将来能达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反正颇擅长经营的秦谊,肯定要比杨奉他们强。
现在徐晃就是在等杨奉的消息,杨奉不败不死,他就不投降,而并州军那边似乎也理解这份默契,只是一味得进行宣传攻势,而不真枪真刀得打上来。
等双方对峙到第三天的时候,从雒阳方向又行进来一支两千人的并州军,领头的赫然打出“秦”字旗,赫然是并州刺史、大司马秦谊到了梁东。
伴随着秦谊的到来,又有一批白波军的俘虏被释放到梁东大营中,他们也是带来了杨奉和韩暹的最新消息。
抢劫不成反被抢,河南郡那边早就提防着梁东的白波军,白波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战斗力要差上太多,被防守河南的并州军偏将军黄忠利用地形打了一个埋伏。
黄忠部只有三千余人,但架不住是黄老头苦心操练了许久的精锐,再加上突然袭击。仅仅是伤亡一千余人后,七千来人的白波军竟然土崩瓦解。杨奉和韩暹带着两千核心部众,南下投奔袁术,剩下的三千余士兵集体投降了并州军。
在这个屠杀降卒习以为常的年代,并州军从来不杀普通战俘,甚至还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优待俘虏,也算是乱世的一股清流。
随着这部分俘虏被放进梁东大营,大营之中的普通将士也是彻底失去了抵抗之心,而徐晃也是下令投降,命令手下把自己捆起来献给秦谊。
既然戏要做全套,秦谊也没有客气,亲自将徐晃身上的绳子解开,并将自己的锦袍脱下来披在了徐晃身上——“我秦谊的周亚夫终于来了!”
——我是大家好才是真得好的分界线——
“秦谊讨奉于梁,晃遂归谊。”——《季汉书·徐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