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日里,秦谊高层的会议,也就加了张松一个座位,张松也是和荀攸、贾诩、法正、陈群等大佬谈笑风生,时不时也是指点江山激昂文字,那种受尊敬,并且有着光辉前途的感觉实在太妙了。
尽管秦谊一再挽留张松在中枢任职,但张松还是执意要回到蜀地,作为秦谊在蜀地的内应。这几日的交往中,荀攸、贾诩等人也是时不时露上几手,也是让张松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心按照原计划来,协助秦谊把益州搞到手,有了这么一个功劳之后,也更好在秦谊集团里面立足。
于是便发生了这么一幕依依惜别的画面。
“诸公!张松此行不知何日再能与诸位相会,只是希望诸公能够在三年内搞定关中和汉中!依我浅见,三年之内赵韪必反!到时候如果诸公不能打通前往蜀地的道路,恐怕蜀地会为其他人所乘!”
说起来现在秦谊和蜀地的距离也是有些远,还隔着没有搞定的关中和汉中,也是任重道远。
“子乔放心!到时候我们定会与你胜利会师的!”而人群中送别的法正也是在旁边回话,作为张松历史上的好友,又得到了秦谊的叮嘱,法正和张松的关系也是突飞猛进。
这次张松放着中枢的位置不做,回到蜀地做间谍,很大一个方面便是在中央已经有了秦谊和法正两个靠山,出去建功立业也没什么。
“《易经》有云:‘君不密则失其臣,臣不密则失其身。’这次子乔返回蜀地,一定要慎之又慎,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能透露我们之间的事情,另外就是这里有一册《易经》,倘若子乔有什么事情要给我或是孝直写信,千万不要明文,按照《易经》上的密码,给我们写信吧!还请子乔一定要记住!”
而就在分别之际,秦谊也是再次叮嘱了一番张松。历史上的张松作为刘备的间谍,就是写给刘备的信被兄长张肃发现,上报给刘璋后被处死的。如果刘备还有这个内应,恐怕夺取蜀地能够更加顺利一些。
虽然秦谊对张松虚头巴脑的,但张松却是对秦谊很上心,也是让秦谊有些良心发现,别的不说,别让张松因为暴露死在黎明之前还是能做到的。
正是基于这个思量,秦谊也是郑重提醒了一下张松,让他提防自己兄长。另外就是把最简单的加密手段拿了出来,看过后世不少谍战剧,秦谊也是知道一些最简单的加密手段,譬如说给的这本《易经》,结合阿拉伯数字,便可以让张松写给自己或是法正的信只有他们两个人看得懂。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张松祝主公早日一统天下!”接过秦谊送过的《易经》,张松也是有些激动,然后接过了秦谊的酒杯一饮而尽。
——我是大汉欠我一座小铜人的分界线——
谊因言曰:“若子乔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造次难得比也。”——《季汉书·张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