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秦谊也是给大汉又增加了两个首都,除了东京雒阳、西京长安之后,又增加了南京建业和北京太原。
至于这太原,其实主要是用来凑数的,谁让当年秦谊起家就是靠的太原士族呢,秦谊这么一个半个太原人,给太原一个殊荣也没什么不对的。
整个一系列的操作,重要还是想让建业能够成为南方大开发的根据地。除此以外,就是一旦真得发现华夏天倾的危机,不论是什么执政者,都能有机会撤到建业,占据半壁江山,保持住汉文明的火种。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秦谊对建业也是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和资金,扬州刺史庞统的各项要求,但凡是能够做到便绝对不打折的进行支持。而庞统也没有让秦谊失望,在建业的第六年里,将各方面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南部大开发有条不紊得进行着,秦谊交给他的各项任务也都是做出不错的答卷。
只是任秦谊怎么也没有想到,将建业命名为南京之后,整个建业也是抖了起来,竟然提前出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说法来。
这句话本来是三国末期东吴大臣陆凯,劝说想要迁都到武昌去的孙皓时用的托词,结果现在竟然成了建业百姓自豪感爆棚的一个体现,作为南京的建业,就是瞧不上上游的小武昌。
但此时的建业,的确拥有这份傲人的资本,本身具有巨大的地理优势,再加上政策的扶持,现在的建业已经成了南方第一大城市,远超同在南方的襄阳和成都。
当下了船之后,陈若也没有和周兴马上分别,后者是一个行脚商,多次来到过建业,陈若人生地不熟的,也就跟着周兴在建业闲逛。
而周兴也是领着陈若去了建业最大的市场,也是把陈若的眼睛都晃瞎了,建业已经成了一个南北物资交流的集结地。
在建业,来自交州的珍珠、象牙等奢饰品,来自益州的蜀锦,来自凉州的骏马,来自幽州的人参(自从秦谊拿这东西吊了一段时间刘协的命后,已经成了大汉最为出名的补品),来自并州的各种铁制农具和手工业品,简直是应有尽有。
把陈若也是看得眼花缭乱,尽管口袋里的盘缠已经不是特别多,陈若也是狠下了心来花高价在市场上面买了一匹蜀锦,准备拿回老家给妻儿做一身衣服。
至于那个周兴,倒是有点儿出乎陈若的意料,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居然是做珍珠贸易的,从扬州这边买了珍珠之后,再到荆州那边转卖给当地的富户,可比陈若有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