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成名万骨枯!
第三团与木门成希的这战,在后世的战法研究上成为了经典的一课。
在与羊人这许久的战争之中,从来没有可以做到以一换一。从来就是大陆军消耗更多,以三换一,以五换一的都有。可他们的这次追击战的确做到了以一换一。
分析原因无外乎几点,首先是羊人撤退军中有些混乱,给追兵造成了容易夺取性命的机会。其次便是羊人的大意,追兵长途跋涉,对追兵体力消耗估计不准,让羊人并未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如此轻易的让追兵冲进的阵型。第三是第三团和蛮子军的必死决心,这是普通士兵办不到的,我冲上来的目的不是将你赶走,而是就是上来送死的,有了这种心态,任你敌人再强,也难以抵挡。
自然这战没有什么兵法和战术上的耀眼之处。唯一对领导者赞赏便是战前的心理功课。只要是人,有哪个会不惧怕死亡,但战前率领者的心理功课肯定是做的相当到位,否则怎会愿意上前舍命相搏?
林展羽和木门成希所做的战前心理功课就是自己就想上前拿命相搏,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再就是功课都做在了平常了,在没有战斗的时候,这两个率领者便是如此性格,如此心理,自然在每个战士的心中便已经将这种视死如归的想法当作了一种常态。
也只能是在他们这两支追兵上,其他人来当真做不到这点。
这战为第三团赢的了尊重,为木门成希赢来了机遇,但林展羽却悄无声息的沉寂在第三团之中,一切功劳都留给了第三团。
一战成名万骨枯!
这出名的一战当真是众多将士的尸首堆积而成,林展羽不能领这个功劳。
在战后,一些对于战争持有积极态度的人提议趁胜追击。将羊人一举消灭在吴国的边境之上。
徐白秋便是最积极的人。当徐白秋得知第三团和蛮子军取得如此大的战功之后,加急给华沧海发出催战的信件。可得来的消息却是围而不打。
围而不打?意思就是南北战场的士兵全部将羊人围困在吴国的吴城之内,而等华沧海的一声令下之后才可以发动总攻。
在此之前,大家只能等待。
华沧海的这道指令让所有持有积极态度的人都很诧异,更寒心。对抗羊人的战争,打到今天是付出了多少人性命的代价,可为何在此关键时候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呢?
华沧海的解释很勉强,他说害怕羊人成为困兽。当心他们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本来这些顾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就算此时羊人成为困兽,就算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毕竟此时羊人的消耗过大,已经没有太多力量来对大陆军队造成更多的伤害。
远居华国永安城中的华沧海难到是老糊涂了?
整个大陆军队浩浩荡荡的来到吴国,将羊人大军团团围住之后,一等就是是半个多月。眼见着开春在即,难不成要等到羊人几十万援军赶到之后再开大战?
大家是着急啊,摩拳擦掌的盼望着华沧海发出发动总攻击的命令。
可消息迟迟不出,最后徐白秋实在生气不过,将自己的蜀军留下二十万后便转身往蜀国而去。他将回国去了。
要打羊人,我蜀军已经出了大力了,就算在最后,我也给你留了二十万兵力,我徐白秋回我的蜀国像你华沧海一样过起自己的安稳日子去,何必在此受着这军营之苦?
其实华沧海此时在永安城并未空闲,因为此时的他在谋划着更大的计划。
被高广楼擒住的吴国国君吴宇乾此时就在华沧海的身边,不过这时的吴宇乾并非待在监牢之中,而是住在华沧海的客房之中。
当时高广楼是奉命前去捉拿吴宇乾的,可如果此时高广楼得知被擒来的吴宇乾并未被关在监牢,而是在华沧海这成为客人,高广楼会是怎样一种心态?
是的,吴宇乾并未成为囚犯。原因是吴宇乾告诉给华沧海两个关键性的信息。
第一,按照吴宇乾的说法,羊人并没有什么后援军队,那是骗人的。羊人一共才这些军队,这次全部带来了,所以无需当心羊人后援一事。
第二,羊人没有后援了,那么此时整个大陆的优势兵力全部集中在了吴国,所有国家内防必定空虚。吴宇乾问了华沧海一个问题,问华沧海是否看见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这个问题让华沧海考虑了好些天。从王者之战之后,天下成为众多分崩离析的国家已经太久了,难到真的这是一个统一天下的绝佳机会?
吴宇乾的这些话击中了华沧海内心的野心,这种人难到不该成为他华沧海的客人,难到还会囚禁监牢?
所以华沧海不仅在谋划着一统天下的计划,而且已经将计划付诸了行动,在大家都还在吴国吴城外围着羊人的时候,华沧海的一统天下的计划已经逐步展开了。
华沧海的第一步便是杀了巴渝国君武广仁。理由是抗羊不力,在整个南战场只派出步骑特训营,再无其他兵员派上。而在北战场更是不见巴渝国的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