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当我真正的沉下心读书的时候,看那么书,看那么多好书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是在畅游文学的海洋之上。
这些书,宽了我的眼界,增了我的知识,强了我的体魄,顺带反复了我的人生。直到今天我得承认受益匪浅。
看的书稍多,稍多那么一点点,我就微微的有那么点心得。比如说《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被奉为经典,那确实是他提炼了人生,告诉大家人生就是“苦熬”。《围城》,钱老先生的着作,那文笔绝对大师,后辈倾其所有也难望其项背。
《明朝那些事儿》爆红之后,出现了很多的数不清的《唐朝那些事儿》。《宋朝哪些事儿》等等,“那些事儿”。写这些东西的人唯一的功能就是能证明“当年明月”到底有多么的火。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马爷马未都的那句评语,“27岁的人写出了72岁的老辣”。
《大败局》那是相当的精彩,有趣有料,有料有趣,不过也就是吴晓波老板能写出,而且不被限制。
回想往事,我其实挺感谢那时候的我自己的,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时,能把自己把控的那么好,不去犯“是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用自己仅有的剩余的时间,都用在看书上,都畅游在无关现实的世界里,无关纷繁复杂的世界里。
假如啊!假如以后,未来的时间时空里,有了可以穿越的电话,而且没有月租费、长途费、漫游费、也没有双向收费。我特别的想给当时的自己打一个电话,应该是这么说,“嘿!谢谢你哥们!”,假如还能多说一句,我想说“傻子,别傻看书了,赶紧tmd去买房!”。
买房这事,不知道我哥内心会不会埋怨我,因为看“牛刀”书的我,不但不买房,还劝我哥不要买房。房价就在我劝我哥,我哥犹豫观望中,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神坛!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不是说给别人听的,就是专门说给我这样的智商为欠费的人听的。
“牛刀”是好人,可好人有时候就是好心还偏偏的办了坏事。当初“牛刀”还能较真的时候,围着“任大炮”骂的人数不胜数,现在想想该该挨骂的正是自己,顺带应该甩自己两个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