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离开的时候心情无比凝重,他记得历史上卢象升就是在这次勤王之战当中战死的。
现在整个事件发展除了时间有些对不上外,其余和历史上相差不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大的变数出现,卢象升很可能还是会死。
不管是出于对卢象升的崇敬,还是单纯对于卢象升赏识自己的感恩,李毅都不希望卢象升在这一场大战中战死。
可自己能改变这个结局吗?
自己算是大的变数吗?
李毅现在的参将官职虽然不低,但在这次的京城保卫战中仍旧没多少话语权,并且李毅虽然知晓明末历史,但只是基于史书,对于这次大战的很多细节李毅其实并不了解。
李毅越想越是烦恼,越想心情越是凝重,到最后李毅握紧手中战刀做好拼命的准备。
从宣府城外往京城是一条笔直的官道,骑兵疾驰一天可以赶到京城,卢象升把李毅的破虏营放在那里,一旦有变故发生,他也来得及做出迅速反应。
一天后,宣府总兵杨国柱率本部兵马与李毅汇集,卢象升率督抚营赶到宣府城外。
前往京城的官道上,散乱的骑兵穿梭不停,有朝廷来催促宣大镇援兵的锦衣卫绨骑,有宣大镇的斥候,也有京营守军的信使。
大同总兵王朴的兵马三天后能到宣府,而太原总兵虎大威的兵马则需要九天后才能到达。
这次宣大勤王兵马当中,以太原总兵虎大威统率的兵马最多,卢象升不得不在焦急中等待,只靠宣府现在聚集的这点兵马,到了北京城外很可能成为多尔衮的盘中餐。
“报,清虏围攻广渠门!”
“报,清虏有往北行进的迹象!”
斥候的每一道命令都让卢象升提心吊胆,多尔衮的大军在京郊游动不停,让卢象升摸不清头绪,只能暂时按兵不动。
“报,清虏正在围攻昌平!”
“报,清虏还在围攻昌平!”
“报,清虏兵马围攻昌平已有一日!”
清军在昌平停留的时间过长,这让卢象升紧张起来,昌平是大明皇陵所在地,从成祖之后大明十二位皇帝都葬在那里。
昌平的象征意义太过重要,卢象升不敢继续逗留,立马下令道:“大军北移,向昌平方向进军!”
当天晚上,两队骑兵先后到达卢象升的兵营,一队是从昌平来的求援兵马,另一队是从京城赶来的锦衣卫绨骑。
昌平危在旦夕,请总督大人速去救援!
两队骑兵表达的意思相同,一是泣血相求,另一个是朝廷的旨意。
崇祯皇帝无论如何也无法承受皇陵被毁的风险,崇祯八年,凤阳太祖皇陵被流贼毁坏,逼得他向天下发了罪己诏,要是昌平皇陵再被毁坏,他这个大明皇帝干脆一头撞死在柱子上算了,死后还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