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的武官大踏步走进来,单膝跪地禀告:“殿下,清虏骑兵朝西南去了!”
“知道了!”李毅摆手命他出去。
多尔衮如果不攻打这座大营南下扬州,将落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仅仅依靠两万骑兵,满清的摄政王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高邮以南的百姓要么被疏散走了,要么被召集入泰州和如皋城内,多尔衮即便去那里也是徒劳。
那武官起身出门,李毅见杨国忠视线一直落在地面,心中有些不乐,在他面前,他实在没有必要如此拘束,但他无法强迫一个人改变。
李毅望了一阵,突然问向杨国忠:“你对眼前的战局有何看法?”
杨国忠终于抬起头,眼神中有些诧异,因为这是李毅首次就北伐一事征询别人的意见。
诧异归诧异,杨国忠还是郑重回道:“殿下,清虏骑兵众多,在淮扬战场占优,因此此战宜慢不宜快,当以稳为主,耐心寻觅战机。”
杨国忠说话语速很慢,平平稳稳,不带有一点情绪,他这个性格也许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有所成就。
李毅点头道:“本王也是这么想的,高邮以南有些水道,骑兵行动受到限制,所以扬州城还是不要急于攻下来为好!”
杨国忠听闻此言,隐约猜到李毅的计划,但他不会说出来。
李毅感慨道:“大明从洪承畴的松锦大战,到孙传庭的潼关之战,最后都败在一个急字上。”
“临阵一事当真奇妙,有时候一刻也耽误不得,有时候半点急不得。”
李毅感完,吩咐道:“阎应元守住高邮,你就守住艾陵湖,且看多尔衮会如何应对?”
两人在大帐内一问一答,说些军中的事情,直到听不见外面的马蹄声才走出大帐。
北方的沃野空空落落,这种由敌来去自由的战场让李毅非常不痛快,他心中蓦然出现一个强烈的念头:“定要建立一支骑兵,一支不弱于清军骑兵的骑兵!”
李毅以骑兵起家,但在江南难求良马,这还只是在淮扬,等将来到了河北甚至塞外,没有骑兵他拿什么去争雄。
明军斥候紧随满清大队骑兵的动向,不时传递消息回来,多尔衮率两万骑兵在距离扬州五六十里的地方巡视一圈后,掉头返回北方。
半个时辰后,李毅的两千亲卫骑兵出营,尾随在多尔衮身后,一直把他送过高邮才返回扬州城外大营。
多尔衮的到来影响了扬州的攻城,战事破天荒的停了半天。
这么一支来去自由的清军骑兵出现在淮扬还真是麻烦,明军必须有所防备,历史上有着各种奇袭的战例,李毅不希望自己成为成就多尔衮的背景板。
直到次日,中军亲卫队回到大营中时,一个来自安庆府的信使正在等着李毅。
那信使虽然穿着武官的衣服,但长相却是文质彬彬。
李毅看他有些面熟,脑子中灵光一闪,想到原来是去年讲武堂首批四杰之一松江府的程明,秀才出身,今年才被派到李亨军中:“你是程明?”
“正是属下!”程明心中感动,他没想到李毅能记住他的名字。
“李亨那边战况如何?”
“是这么回事……”程明说话条理清楚,对答如流,读过书的武官果然不一样。
李亨奉命从安庆出兵后,也许是满清对他过于轻视,竟然让明军接连攻下怀宁和桐城两座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