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震一点便透,拒绝礼部邀请的寺庙主持肯定不会巴结李毅,这件事很可能有蹊跷,于是坚持道:“楚王殿下不在,此事我无法做主!”
凌震不同意,内阁便无法调动兵马和侍卫,难道让隆武皇帝微服去栖霞寺礼佛吗?
显然,内阁还没这个胆量。
钱肃又劝道:“今日我等见陛下愿望颇为强烈,才主动揽下这事,若是陛下强行出宫,我等又有什么办法,若执意阻止还坏了朝廷的脸面,不如你率兵马沿途护送,小心戒备,确保陛下出行安全。”
凌震寻思片刻道:“信使往返南京到扬州大营只需两天,请内阁拟一份文书,下官加急送往江北请示楚王殿下。”
这一来一往最终还是要请示李毅。
凌震悟性颇高,猜到几位内阁大学士的意思。
有人不想把这件事送到李毅的案头,这是想试探李毅的底线。
内阁中人与他们这种李毅身边出身的人不一样,那些人真正的意愿是想让李毅当霍光、伊尹一样的人物,而不希望李毅成为曹操或者王莽。
李毅正站在十字路口,看似要篡逆,但又给内阁文臣留了一线希望,而这一线希望实际是饮鸩止渴,偏偏又让人欲罢不能。
凌震肩负南京城防重任,真正的任务其实就是监视南京城内的皇帝和文臣,他如何敢私自做主。
钱肃无奈,只得告辞而去。
内阁很快草拟了一份文书,有几位大学士共同的签名,说两天便两天。
两天后,凌震上报兵部,楚王李毅同意隆武皇帝到栖霞寺上香,内阁诸臣暗自松了口气。
隆武皇帝几年来首次出游,仪仗、武士等甚是寒酸,凌震调集五千兵马沿途护送,又有数百侍卫紧紧相随,不让隆武皇帝脱离众人的视线。
隆武皇帝带了五个心腹小太监随行,其余人在他看来都不可信。
从山门处的韦陀拜起,一直到大雄宝殿的如来佛祖,隆武皇帝每一尊佛都不错过,甚是虔诚。
广空禅师一路相随引导,从清晨忙碌到午后才礼拜完毕。
拜完佛祖,广空又请皇帝到后山饮茶,侍卫不敢阻拦,只能紧紧相随。
栖霞山毗邻长江,站在山顶见雾锁江面,朦朦胧胧。
未时过去,空中阴沉,随行侍卫统领何浑催促太监张瑾去皇帝那里提醒要尽早回宫。
宫中的开支来源都掌握在这些侍卫手中,皇帝和太监也不敢得罪这些人。
张瑾到隆武皇帝身边耳语几句,隆武皇帝立刻起身与广空禅师告辞,提出从后山下山返回南京。
何浑一天小心翼翼,精神紧张,见皇帝准备按时回去,也就不再节外生枝。
两队侍卫夹住隆武皇帝的銮驾下山,后山道路险峻,山下是奔流的长江水。
走到半山腰时,山道中突然传出一声惨叫,有人高喊:“落水了,有人落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