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领闽粤二地,本答应向朝廷进贡田赋,但我听说今年郑氏以粤地受灾为借口,截留了五成田赋。”
“粤地风调雨顺,这般拙劣的借口只能欺骗朝堂诸公,这说明延平王早有不臣之心。”
“如今闽粤等同藩镇,张大人反而要纵容郑氏,恕我不敢苟同。”
姚启圣与张煌言同是浙东人,说话口气要舒缓许多,也站出来道:“郑氏蠢蠢欲动,朝廷理当针锋相对,不可露出怯意,依我看郑芝龙此人没有雄心壮志,做大事而惜命,朝廷要是足够强硬,郑氏不敢轻举妄动!”
张煌言见身边两人同时驳斥自己,显得他先前的反对非常不合时宜。
徐明义冷声道:“殿下夙兴夜寐,是为了天下百姓,不是为了朱家江山,忠肃公死在小人之手,殿下在南京也屡遭险境,朱家还有什么脸面立在朝堂之上。”
他一向充满了斗志,胸中如有烈火燃烧。
李毅停下泡茶动作,靠在舒适的椅子上直视张煌言:“张总督你说的虽然有理,但你也知道,延平王本已安安稳稳过了两年,为何今年会蠢蠢欲动?如今陛下与本王只有一个人能在朝堂上说话,你以为谁更合适?”
张煌言惶恐,跪地叩首:“下官愚钝!”
“浙东义士,江南诸生,为反剃发令而起,不是为了维护朱家江山而起,也不是为我李毅而起,你们下去再好生想想吧。”
漫长的会谈后,三位督抚退出楚王府,在南京朝臣眼里,这三人俨然成了楚王李毅最忠实的爪牙。
送走三人,李毅起身前往厢房,他突然很想去看看那两只海东青。
年初起兵过江发动江北战事后,李毅前次返回南京匆匆忙忙,这次回到南京也是忙忙碌碌,再无闲情雅致去喂养那两只海东青。
能臣如鸟,鸟如能臣,驾驭群臣之术,李毅已是了然于胸。
姚启圣说郑芝龙做大事而惜身,江南士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初剃了发的人,没有脸面再来直谏反对他,没有剃发的浙东人早已投在楚王府的帐下。
前几年,李毅让陈子龙执掌大权,又限制能与陈子龙抗衡的徐明义,势单力薄的浙东士子为了在朝堂站稳脚跟团结一致彻底投靠楚王府。
而东林党士子呢,当初满清攻破江南时,有几人没有剃发?
七月下旬,大明三地督抚联名上奏,请封楚王李毅为摄政王,内阁首辅马士英附议。
工部尚书张之维闭口不言,刑部尚书张肯堂、户部尚书堵胤锡愤而递交辞呈,吏部尚书陈子龙还躲在家中养病。
与此同时,都察院十三名御史联名上奏楚王李毅飞扬跋扈,不尊朝纲。
内廷反应迅速,小太监传旨,十三御史被撤去职务,贬至两湖军中效力。
御史弹劾楚王李毅引发的反应可当做李毅对反对者的处置方式,因为从种种迹象表明,皇帝的玉玺虽在宫中,但没有掌握在隆武皇帝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