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意思就是裁剪一万骑兵,能养三万步兵,多出来两万兵。如果裁剪三万骑兵,朝廷就多出来六万大军,多划算啊!
理论无敌,偏偏皇上还就信了,当今皇上虽然老辣,但和那些文官一样,都没有亲临过边关,没经历过甚至没见过什么是真正的战争。
战争确实有人数的需求,但从来不是人数就能决定胜负的,要是能,那大家比点数得了,数数人数,少的那方自己投降吧,免得劳民伤财,事情反而简单了。
历史上一些关键战役,往往都充满变数,很多都是以少胜多。
着名的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曹操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南方击败北方。夷陵之战,三家分刮天下。都是哪边人少哪边赢。
可偏偏京城的文官们抱着自以为是的态度,有着自己“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的想法,让骑兵的发展受极大阻碍。
而边关的将领进京一次都要好几个月,哪有机会在皇上面前说上话,结果就导致景国骑兵越来越少,越来越弱的局面,直到李星洲的出现才得以改变一些。
他们都是想当然了,就更很多没见过马,或者见马少的人都不知道,战马的平均体重在一吨左右,这还只是平均体重,东亚的战马大概可以分为两支。
中原马和蒙古国马。
中原马是汉武帝从西域引进的大宛马的马种,体重七八百公斤到一吨左右,蒙古马平均三四百公斤左右,如果再加上披挂的马甲和全重装的骑手,完全就是一辆小轿车般的钢铁怪物,这样的东西成规模冲向平均体重只有五六十公斤的人,别说硬抗,心理防线就先崩溃了。
再者就是机动能力,这个更加重要。
朝廷那些高坐楼阁的京城官员眼中的战争就是排兵布阵,高坐将台,羽扇纶巾,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然后旗开得胜。
而在真正打仗的将军眼中的战争是一个月打仗,二十九天行军,真正决定生死的时机短暂而残酷,在摸索敌人踪迹中没把腿走断,没把力气用光,人心没有涣散,然后才有和敌人公平交手的机会。
显然如果敌人有马自己没有,那公平交手的机会是不存在的,敌人打得过就跟你打,打不过就跑,慢慢消耗你的力气,士气,粮食,差不多再来跟你打。
我有马,你打得过也追不上,打不过就跑不掉,只能被动防守。
这些残酷的情况异想天开的京城官员是不懂的,他们只会算养一个骑兵可以养三个步兵,所以要裁骑兵养步兵,朝廷的兵就多了......
李星洲摇摇头,腐儒之见啊,好在他来了,不然又要步大宋后尘。
当初金国六万铁骑就长驱直入,顺风顺水直到大宋首都城下,逼得皇帝割地求和,随后第二次南下就是靖康之耻,让大宋失了半壁江山。
“如果此战有转机,能够收回辽东平原,情况就会有转机,辽东平原是大汉王朝的主要产马地之一。
前辽国也有大量战马,被金国接手,金国也有很多马。”李星洲道。
“但愿如此......”魏朝仁点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