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长的辽西走廊,东西跨度七十里左右,十万大军展开,再除去中间许多无法通行的地貌,其实比较拥挤。
所以第五师和禁军步兵只能作为预备队跟在后方。
而李星洲中军行辕亚距离前方推进的大军十里左右。
战马不断来回奔波,报告着前方的战事。
李星洲也是练过的,不过这种时候他不会去前线逞能,十万大军是个什么概念,如果肩并肩排开,可以延绵一百里。
这样庞大的规模的大军团决战面前,个人的勇武翻不起任何浪花。
同时,吸取前几次的教训,李星洲果断下令,大军进军途中,任何在行进路上的人格杀勿论,无论是不是金军。
经历一路教训,第一次统筹指挥如此大规模军团的李星洲终于明白什么叫心慈手软是为帅者的大忌。
其实抛开道德的审判,站在如今的位置,李星洲反而越来越理解许多他曾经想不通的行为了。
比如白起的杀戮,比如铁木真的铁血。
将领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士兵负责,至于敌人和其他人,那是政治家考虑的事情。
大军不断前进进,当李星洲骑着眉雪登上山坡隐约可以看见远处宁远城时,前方传来枪炮声,随后越演越烈。
远远看去,硝烟弥漫不散,北面天空变得朦胧。
通过望远镜观察和士兵不断汇报,李星洲大体掌握战场的情况。
右前方枪声最为激烈,很有可能撞上了金军主力精锐,他们这么大规模的进军,摆出进攻架势,金军不会坐以待毙,放弃他们好不容易收回的土地,交战是不可避免的。
但正面交战,李星洲从不担心。
随后他又看向左翼,左前方五里之外是一片不大不小的树林,左翼似乎没有遭遇敌人。
不一会,就有快马飞奔而来,传令兵翻身下马,“报!禀报大帅,第四师前锋团遇敌交火,魏将军、杨将军询问大帅是否向东增援!”
“不必增援,让他们按照既定路线继续北上。”李星洲思考一会儿下令。
传令兵翻身上马回去传达命令了。
战线西面交火很激烈,从密集枪声就能听出来,不过东线兵力还是不能调动,东面靠山,有大片树林。
李星洲用望远镜,十里外的地方也能看得清楚,他能看到树林里的鸟群在上空盘旋,久久不敢落下。
东面树林里有人,只是不知道多少,他很快有了这个判断,基于此判断,李星洲猜测了完颜宗弼可能采取的战术。
完颜宗弼是沙场老手,这样的宿将往往并非像戏曲里唱的那样有什么奇门遁甲,稀奇阵法,而是千锤百炼的战场经验和直觉。
就像之前的轻骑夜袭战术,耶律脱乎身死魂消,山海关旦日攻破,连战连捷的景军第一次吃瘪就是因为完颜宗弼一眼看出他们的弱点。
既然他能看穿弱点那肯定也明白正面与景军交锋等于找死,所以李星洲推断东线应该是佯攻。
完颜宗弼的想法可能是通过猛攻东线,让他坐不住,派西线部队增援,然后早埋伏好的精锐从防御空虚的西线直接突入,目标直指他这个坐镇后方的大帅。
望远镜里看到的更加支持了李星洲的想法,西面山上肯定埋伏有人马,只是不知道有多少。
李星洲不动如山,没有让西面的第一、二师增援,也没有向山上靠拢,只是让所有部队按照计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层层推进。
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新军也完全执行了。
西侧有魏雨白、杨洪昭,东线有刘季、严申;大军连战连捷,士气正旺,李星洲在军中威望与日俱增,如今他们更是踏足先祖可望而不可求的土地,情绪激昂!
一直到正午,大军已经平推到宁远城下,战报不断更替交迭,李星洲也知道袭击东线的果然是金军最精锐的铁骑。
不过再精锐也扛不住火枪大炮,一上午的交锋已将他们彻底打垮。
而在西面,山上的伏兵随着景军有条不紊的逼近,最后也不敢交火逃回城内。
下午,各路大军齐聚宁远城下,五个师的炮兵都已经找好阵地,架设好火炮,测算射角,只等一声令下将宁远城门轰开。
.......
李星洲远远看着城头有些疑惑,因为宁远城头没有任何人。
之前金军也会只留岗哨,其余人在城墙下等待的战术,却会留岗哨在城头,此次则完全不同,城头是真的空无一人!
这搞得什么名堂?
李星洲也不解,就在这时候,前方人群分开,严申骑马从前方回来,直接向他拱手道:“殿下,我看城里好像没人,属下请求先不好开炮,让我带人爬上去看看金国摆的什么龙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