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赤牛,大家还都不知道客人是谁,不过丘和已经猜到了个大概。
姜万钧也没解释,反而和大家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起来。
“士之致远,先修身,后修技;先器识,后文艺……”姜万钧一直以来都主张,读书人要有远见,读书把脑袋都读傻了可不行。
赵虞带着“客人”进来的时候,姜万钧正和大家聊得兴起。
“袁天罡,恒晨,陆应,顾鸿,李淳风……拜见陛下。”
“免礼,坐。”姜万钧的视线在袁天罡的身上停留了一会儿。
关于袁天罡的种种传说,姜万钧在后世听到过太多了,也正因为如此,他从没想召见过这位奇人。还有李淳风,姜万钧在抡才大典中也没有特意“关照”。
抛开那些神奇的传说真假不谈,有一点姜万钧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袁天罡一定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姜万钧向来比较打怵
只不过姜万钧没想到,他会在这种情况下与两人相见,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如果换成几年前,姜万钧心里多少可能还会有些没底。
但是现在他已经想开了。
正如他之前对赤牛说的那一番话,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源自于“相信”。
鬼也好,神也罢,其实也源自于“相信”。
“相信”若是一种力量,那么姜万钧自信,哪怕袁天罡真是“半仙”,他也怡然不惧。
“佛门,道门,世家,你们联袂而来,想必是有什么话要对朕讲了。朕今日正好有空,你们谁先来?”姜万钧盘上腿,驱散困倦,认真的打量几人道。
“陛下似乎并未料到老道的出现?”袁天罡刚才留意到了皇上眼睛里闪过的一丝异样。
袁天罡的话一出口便引来了程咬金和丘和的不满,盯着皇上的眼睛看,这可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而且这老道一出口,话中便带有一定的攻击性。
皇上如果回答“早便预料到了”,那是在说谎;反之,如果皇上回答“的确没有预料到”,那便等于承认了“错误”,尽管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错误”。
没人知道,袁天罡如此做可不仅仅是为了试探姜万钧的反应。
丘和,程咬金几人的反应,全被袁天罡看在眼中。
身为道门的领军人物,袁天罡太清楚程咬金几人的反应所代表的意义了。
代表着,道门在皇权面前不堪一击,哪怕他被许多人奉为“天师”,可是一旦与皇权发生碰撞,必定不会好结果。
有了这个发现,袁天罡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陛下……”罗士信和席君买两人扶着刀柄摇摇晃晃站了起来。
“无妨,既然‘袁天师’问起,朕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对于这一次赵虞能够‘请’回来哪些客人,朕事先并未去想,甚至赵虞能不能带回来客人,朕也都能接受。”姜万钧的潜台词就是,“你老小子在朕眼中没有那么重要。”
“陛下鸟瞰众生,是老道想多了。”袁天罡不软不硬回了一句。
“‘袁天师’还是说正事吧!”姜万钧没兴趣东拉西扯。
“是。陛下曾经将佛门比作是蜡烛,能照明,亦能纵火;能取暖,亦能灼手。
不知在陛下心中,道门被比作成了什么?”
听到老道的话,姜万钧稍微愣了一下,他什么时候将佛门比作蜡烛了?
姜万钧看了一眼恒晨,尽管恒晨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但还是被姜万钧捕捉到了那一丝尴尬。
不用问,肯定是佛门自己往脸上贴金。
还蜡烛?
怎么不说是“明灯”呢!
不过姜万钧没有拆穿恒晨和尚的意思。
“佛门既是蜡烛,道门自然也是蜡烛。”姜万钧理所当然到。
道门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姜万钧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视同仁”。
姜万钧说完,见袁天罡脸上露出一丝喜色,心里咯噔一下。
他好像被这老小子给套路了。
如果袁天罡不提“蜡烛”的事,姜万钧可能将道门比作任何东西,只要他高兴。
可是被袁天罡这么一“挤兑”,姜万钧只能顺着袁天罡的话往下说。
果然不是善茬,姜万钧在心中告诉自己道。
虽然姜万钧知道自己第一回合算是“输”了,但并没有气馁,反而有些跃跃欲试。
“不知在陛下心中,江山社稷又被比作什么呢?”袁天罡接着问道。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在朕看来,大宁可以是一颗参天大树,也可以是一座万里长城……”
姜万钧出人意料的回答,让袁天罡露出了一丝异样。
他没想到,姜万钧给出的答案是这个样子的。
哪怕姜万钧回答,“朕既国家”,袁天罡都不会觉得意外,因为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这样的君主。
偏偏在众人眼中,可以直追秦皇汉武的宁皇,却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恕老道愚昧,还请陛下明示。”袁天罡这一次将姿态摆得很低。
“哦,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解释得清楚。
朕先问你们两个问题吧!
什么是‘文化’?
什么又是‘文明’?”
姜万钧如果想要给大家解释,一个“文明”与一个“国家”的关系,那么就必须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文明”,否则后边就没有办法解释了。
然而随着姜万钧的问题问出来,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中。
到不是他们不懂,而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夏,大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文明,海纳百川,包容兼蓄……”姜万钧开始了装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