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名君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有千秋,在各自的时代大放异彩。皇上您求百姓于水火之中,臣以为功德并不亚于任何帝王。”
王质答道。
“好一个各有千秋,朕与那汉高祖同是草莽出身,差在何处。”瑞帝问道。
“汉高祖识人以及决策能力放眼古今无人能及。”
“朕比不上?”瑞帝冷脸问道。
王质沉默。
“可是他老年昏聩,忘恩负义,尽诛功臣,如此决策也是无人能及!”瑞帝说道。
瑞帝话已出口,鸦雀无声,只听到辘辘车轮滚动的声音。
就连瑞帝自己也屏住了呼吸,有些紧张的等待着答案。
王质深吸一口气,才缓缓答道:“汉高祖行为确实是刻薄寡恩,不过汉家四百年的江山也由此而来,于天下苍生而言,用功臣的血换来四百年的安定,功大于过,此举不算失误。”
接着便是一声长长的吐气声,随着瑞帝的声吐气声紧张的王质和赵大学士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瑞帝看了一眼抬袖抹汗的赵理,叹道:“朕在赵大学士心中怕也是一个屠夫吧。”
“臣不敢,臣将来只想当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凡是对皇上、对百姓有利的,臣都支持!”
赵理赶紧说道,内心却在想,皇上您这皇位怎么来的您心中不清楚?
得位不正,时时有卧榻之侧的忧患,才厚着脸皮将功臣杀尽,然后还能说得这样正义,也只有您了。
同时也庆幸自己还好没聪明到惊动瑞帝,要不然自己脑袋也保不了了。
刚想到这里,赵理就听到瑞帝轻哼了一声说道“朕知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心里在想什么,朕的功过自有后来人来说。”
赵理低头不敢言语。
瑞帝到时听了王质的话,一直以来的心结倒是解了。他用了十几年才慢慢的将那些他认为的帝国障碍消除,有一半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心结。
得位不正!
虽然这些年来,他已经将当年的那件事粉白的不能再白,他放任别人对周武帝的赞扬,甚至自己亲自赞扬,可是他的内心听不得半点与当年有关的人和事。
所以黎晓阳死了,所以去年他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对当年的那个遗腹女下了杀手。
所以他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将那些曾经的功臣当作障碍扫去,此举必然会引起更多人对当年那件事的猜想。
所以这一纠结就是十多年,只到去年他终于等来了机会。
直到今日,王质的一翻话让瑞帝不再骗自己,千秋功过,随着时间的洗礼,那些被粉过的或被黑过的真相终会以它本来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写历史的或许会是像赵理这样的人,这世上也并不缺乏像王质这样能够客观评价历史之人。
漫漫长路,瑞帝他还有许多时间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与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