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太监,因为他读过很多书,在内宫学堂里面,他的勤奋好学那是出了名的,每次考核他都是第一,所以,他年纪轻轻便博得了大太监黄锦的赏识,博了个管事太监的职位。
说起这内宫学堂,还得追溯到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间。
原本明初二祖是严禁太监读书识字的,因为太监干政会引起亡国之祸,这在很多朝代都是验证了的,所以,朱元璋和朱棣都严禁太监读书识字,怕的就是太监干政。
明仁宗朱高炽很好的贯彻了朱元璋和朱棣的思想,对太监管制的也比较严格,但是,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对太监的态度却变了,或许是大明承平日久,他没了警惕之心,又或者他觉得应该把太监培养起来跟文官抗衡,这样才有利于大明的长治久安。
于是乎,他便开设了内宫学堂,专门教习太监读书识字,这也为后面的太监乱政埋下了伏笔。
果然,明宣宗去世以后,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大太监王振便开始大肆揽权,干预朝政,结果导致土木堡之变,大明差点因此亡国。
当然,凡事无绝对,不能说太监读了书就一定会干坏事,有的太监读了书也不一定会干坏事,甚至,有的太监读了书之后还会生出如同文人那般治国兴邦的想法。
冯保就是这样一个太监,书读多了,他竟然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文人,脑子里也有了治国兴邦的想法。
不过,治国兴邦不光是有想法就行了,还得有权力,不然那就是空想。
这或许就是文人相轻的原因,因为很多文人都认为自己才是最厉害的,国家只有在自己的治理之下才会兴盛。
张璁是这么想的,夏言是这么想的,杨聪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文官之间才会争斗不休,当然,也有的人纯粹就是为了一己之私,争权夺利,比如严嵩就是如此。
冯保也有夺权的想法,不过,他的敌人并不是朝中的文臣,而是宫里的太监,因为再怎么滴他一个太监也不可能当上内阁首辅,从而掌控整个朝堂。
他最多也就能掌控司礼监,然后通过皇帝,获得批红的权力,从而左右朝廷的决策,至于决策的执行,还得靠朝中的文官。
也就是说,他哪怕掌控了司礼监,获得了朝廷的决策权还不能达到治国兴邦的目的,如果没有文官的配合,他定下的决策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这点他是当然清楚的,正因为他不能通过掌控朝堂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他很想找个盟友,共同来实现治国兴邦的梦想。
历史上,他选择的是有名的政治天才张居正,两人合力果然在万历之初创出了中兴之局。
不过,这会儿张居正还没冒头,整个朝堂之上,最有潜力的应该就是这皇上的准妹夫杨聪了,所以,他才会主动请缨,从大太监黄锦那里求得了这个矿监的差事。
说白了,他其实就是奔着杨聪来的,他主要就是想来看看,这杨聪值不值的深交。
而杨聪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因为他知道这冯保的“历史”,这么一个有权有势又有能力的大太监,他自然要好好结交一番。
当然,这会儿杨聪还不知道冯保的想法,他只能一步一步的试探。
他先是带着冯保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来到内院大堂分主宾坐下之后,这才装作不经意的试探道:“冯公公,要不你先在这里住下来,赤城堡那边着实太过荒凉了,我也没找着好的住处,如果你想过去就近监督的话,我马上命人给你在那边盖个好点的宅院,你看如何?”
他这意思就是想看看冯保是不是想紧紧盯着赤城堡那边的铜矿,如果是这样,那就有点麻烦了。
冯保连连摇头道:“不用了,不用了,住哪里都一样。皇上和黄公公都交待过了,叫下官不要为难大人,下官去赤城堡盯着就有违圣谕了。”
他这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不会管铜矿的开采。
杨聪闻言,心中暗喜,这冯保明显不是陈洪那边的人,这样一来,他开铜矿就方便了,拉拢冯保也没什么顾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