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战队》这个电影莫歌印象很深,毕竟算是一个时代的经典,不过简单概括的话,描述的是发源于银河系两端,人类和虫族之间的战争过程。
那个世界的虫族被称之为阿拉奇虫族,实际上是“虫族”这个概念的鼻祖,影响到了之后许多的作品,星际争霸、安德的游戏、战锤、甚至是魔兽世界的虫族设定,其实都能看出阿拉奇虫族的影子。
毕竟其原着是成书于1959年的《星河伞兵》,稍微懂点近现代历史的就知道,虽然那个年代的基础理论体系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但是科技衍生品除了战争武器之外却是远不如如今这个年代。
在如今一些耳熟能详的科幻概念,对那个时代来说那就是一些充满想象力的新鲜设定,其中就包括了虫族概念,还有机械外骨骼、曲速飞行、空间跳跃、心灵感应等等方面。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星船伞兵》的作者罗伯特·海因莱因不愧于大师的称号,1960年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的荣誉也实至名归。
当然在情节火爆和细节合理之余,海因莱因能够在游刃有余地保持小说故事强大吸引力的同时提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与观点,这更是科幻大师的不俗之处,某点的某菌简直连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而莫歌这一次将要经历的世界《星河战队1》是在1997年根据原着翻拍的电影,电影与小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小说虽然属于星际战争题材,但作家讲述的重点却不是战争,而是他本人对于西方政治及社会生活的独特思考与观点;电影则是为了保证视听体验,将重点放在了更具画面冲击力的人类与“虫族”两大种族的血战之上。
显然,对于莫歌来说落入两族战争的剧情核心是肯定的。
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好混的世界。
因为剧情中所描述的两个种族,不论是人类还是虫族,拥有的实力都属于能够畅游银河系的星际科幻级别,可以说,莫歌现在引以为傲的个体力量在这两个种族面前根本毫不起眼。
非常危险。
这是莫歌做出的基本判断,虽然不是没有偷鸡的机会,但是一不小心肯定也会死得干脆无比。
风水轮流转啊,刚刚欺负完家乡这边的地球人类,进入下一个世界之后就很可能反过来要被人类欺负,这报应也来得太快了。
所以必须得苟,坚决不能浪。
这是最基本的行动方针。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莫歌其实也有了一些腹案,这次纽约战役除了解决仇恨的报复心理之外,其实也有一定程度进行预演的意思。
而如今,纽约战役已经落下帷幕,再过十几天就到了穿越的时机,趁着这点时间莫歌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消化收获,然后尝试着从各方面继续提升自己。
有了这样的基础规划之后,莫歌首先要处理的就是之前纽约大战所得到的一批收获。
在命令狂暴兽们分散打扫战场之余,莫歌也开始研究手边的一些小东西。
实际上,在去除了对于莫歌来说无用的外壳之后,一个核动力发动机或者是一枚核弹所蕴含的核原料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这里举个例子,世界上第一个核爆炸装置,代号“大男孩”的整个装置本体大概重达两三吨,但是去除了高能炸药和外壳之后,真正的钚装药重约6.1千克,实际体积就跟一个小柚子差不多大。
大男孩的设计当量在两万吨TNT当量左右,而需要注意的是,以当时的技术手段,实际上可以真正“引爆”的核装药利用率约17%,与现代核武器的效率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