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连连称奇,这诸葛亮真是神人啊,凡事未卜先知,那岂不是也知道了自己的来意?
他还在想着如何措辞,诸葛亮已经说道:“元直兄刚刚回归凉公麾下,青州也刚刚易帜,最是繁忙时刻,却不远千里南下荆州。又与两位兄长一起来到水镜先生庄上。”
“必定已经是劝动两位兄长出仕长安朝廷了,恐怕还想来说服于我,又怕我不肯答应,所以先来找老师的吧?”
众人闻听,心服口服,这诸葛亮好像事事亲历了一般,分析的明明白白。
徐庶说道:“孔明真是神机妙算,事实都被你料中。不错,我来水镜先生庄上,为的就是想要请先生出马,帮我一起来说服孔明,请你出山助我主公一臂之力的。”
“我中央军已经收复了半壁江山,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正好可以尽展你的平生所学!”
“我早就听说你擅长兵法、天文、地理、奇门之术,如今朝廷最是用人之际,尤其紧缺孔明这样的人才,以你的才能,将来成就必定在我们之上!”
“我代表我家主公,诚心诚意地邀请你为我们中央军出谋划策,我这副总参谋长的职位拱手相让。”
司马徽趁机,也在一旁说道:“孔明,你的本事,我们都清楚地很,你是如同管仲、乐毅一般的人物,正好可以辅佐凉公这般明主,而且有朝廷的大义名分,名正言顺。”
“去了长安,正好可以施展你的抱负,而且这天下恐怕不会有比凉公更适合你的主君了。”
“我是年事已高,又不愿跋山涉水,否则我也会去为凉公效力,共建大业!”
石韬和孟建也在一旁好言相劝。
诸葛亮等他们都说完,这才微笑着说道:“亮今年才二十岁,年纪尚小,才疏学浅。这定国安邦、辅佐君王的本事还没有学全,还得继续磨炼,实在不适合出山。”
“还是要在山中苦读几年,精益求精的好。谢谢先生和各位兄长的一番美意了!”
“待过得几年,咱们再来谈论我出山入世的事情吧。如今机会难得,我们还是多多切磋交流学术上的问题,我可是有不少问题来向先生求教的,出山之事,再也休提!”
徐庶见诸葛亮态度坚决,不好鲁莽,只好与石韬、孟建一起和诸葛亮,还有司马徽探究学问,针砭时事起来。
好在众人都是饱学之士,尤其是徐庶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识广泛,却是能解答不少诸葛亮心中疑问。
徐庶又久在军中,战阵之道,运筹帷幄,甚至治理内政都很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的经验,诸葛亮对这些更感兴趣,求学若渴。
而且诸葛亮也真的是学贯古今,各种学问,各科知识都有所涉猎,而且好多方面都是精通,知识渊博,每一件事都能与众人侃侃而谈。
特别是他的观念和思路不拘泥于书本和传统,而是求新求变,倒是和吕布的中央军一系的理念相近。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有不少独到见解,对一些经典战例也有独特的解读视角,徐庶也是受益良多,越发佩服诸葛亮的学问才能。
诸葛亮特别喜欢徐庶讲述的许多中央军的新思想,新战术,当听到火器出场之时,更是眼睛一亮。
他还感慨,虽然他也知道火药,却没想到用到战争之时,威力竟然如此巨大。
特别是听到使用火器的那些新颖战术,诸葛亮也补充了不少他的理解,竟然如同了解使用火器多年一般。
徐庶和诸葛亮一样,所学极为驳杂,涉猎很广,两个人有许多共同语言,远胜过石韬、孟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