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的选址也要仅靠江河的沿岸,因为马钧发明的一些制造设备已经可以依靠水力来驱动,能解放不少人手,还能做到一些人力不及的工作。
所以上述三大工业区的许多中老年人和妇女都被征召进了工厂,参与生产组装各式装备。
反正那个时代有许多工作只需要能够重复劳动的体力,不需要技术。
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许多工作岗位,充分利用了闲置劳动力,也给百姓增加了更多的收入。
有些保密性不强的军工作坊,军方已经出让给了私人,这也是吕布的建议,这样可以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也导致了第一批军火商人的诞生。
他们的利益从一开始就与军方的对外扩张紧密结合,捆绑在了一起。
他们是对外战争的既得利益者,更是最大的支持者。
能够成为第一批军火商人的可不是普通人和普通的家族,他们都是关中、并州的各大财阀,以及中央军背后的各大家族。
他们用大量的奴隶去种田、放牧、修路、兴修水利,而让更多的汉人去他们的工厂工作。
奴隶的需求量上升,又刺激了奴隶私掠队的壮大,北方草原上出现了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奴隶私掠队。
他们也需要采购大量的武器装备,招募更多的人手。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各行各业紧密结合,推动生产、经济、技术的共同发展。
对外战争和奴隶猎人这都大大唤醒了汉人血脉里的尚武精神,从小习武,锻炼身体成为了许多穷人家孩子的日常,参军或者去草原成为了他们的人生理想。
因为骑兵五师、骑兵六师还远在青州和冀州,尽管有便利的水路运输,也需要时日。
战备物资的运输和囤积也都需要时间,所以吕布决定增援部队还是分批前往大宛前线。
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已经大修扩建了几次,许多路段都已经铺上了沥青混凝土碎石路面,所以人员调动和物资运输的速度都大大提高。
沿路的几大军镇已经做好了接收、存储大量物资和接待参战人员的准备,修建了许多仓库和兵营。
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西域各国除了提供必要的参战军队之外,还要提供粮草、饮水,分担解决中央军的部分补给问题。
不过吕布也从神医张仲景这里得到了好消息,神医在吕布的提醒和建议下研制出来了军队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实用的药剂-行军散。
解决疲劳,预防疫症和水土不服都是它的效果,可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另外,神医还帮助制作出了一份军用便携口粮,可以长期携带和存放,不易变质,容易消化,能提供一定量的热量和营养。
第一批增援部队由太史慈的第九师和牵招的骑兵第十师组成,不过骑兵第十师只是由凉州到乌孙国去换防,只有第九师是真正要到大宛前线的。
第二批援军就是将要从长安出发的警备二师、特战师和荣一师。
警备二师由高顺亲自率领,因为这个师恐怕是中央军各主力师里面唯一没有参加过大战考验的部队。
这一次也是积极请战,高顺亲自带队也是为了保证警备二师少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