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渊并没有一上来就明目张胆的与大汉帝国中央政府闹独立,而是表面上还是恭恭敬敬的当他的辽东郡太守。
东吴这几年大力发展海上贸易,通过伪装成东南亚各小国的商船,着实赚了不少钱。
高雄也成了走私贸易的重要据点和转口港,既然已经困居夷洲孤岛,吴国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海军发展上,陆军的建设基本上停滞不前。
吴国的许多军舰都是按照军民两用的标准设计建造的,平时都是纵横四海的大帆船,而到了战时,只要改装一下,就可以变成风帆战舰。
吴国吸收了许多来自大汉帝国的造船技术和设计理念,也能够建造最大一千吨的大帆船。
吴国的火器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从来没有停顿过,一直受到吴国政府和王室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夷洲岛和菲律宾殖民地都有丰富的矿产,两地的矿产类型接近,都有储量丰富的金、银、铜矿,当然往往都是伴生在一起。
此外夷洲岛也有铁矿和煤矿,所以对于吴国的军工业发展有极大帮助。
吴国占领夷洲之后,第一时间就勘测了全岛,对所有资源的分布了然于胸。
而且吴国利用自己的海上优势,以及大汉帝国对东方邻居的忽视,独霸了日本列岛的海外贸易,向日本大量倾销中原地区高质量的生活用品。
并且获得了大量日本列岛出产的珍贵资源,毕竟古代日本人并不富裕,他们想要来自中原的好东西,就只能拿矿产来换,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东西能让吴国人看上。
移民夷洲的大陆之人,除了吴国人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旧魏国南下的百姓,他们所占比例可不低。
也正因此,以曹丕为首的前魏官员,有许多也都在吴国政府和军队之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自己人。
曹丕很善于交际,特别是在孙权病重,无法理政之后,曹丕与吴国政府和军队中的好多文武官员都能够友好相处,甚至往来密切。
尤其是吴国到夷洲之后,新建立的地方政府和新征召的兵士,有不少职位由前魏官员和将领担当。
十月,孙权终于病重不治,享年三十六岁,英年早逝。
他留下遗诏,由太子孙登继任吴王之位,任命四大辅政大臣一起辅政,张昭为吴国丞相,总领朝政,为首辅。
陆逊为三军大都督,掌管吴国兵权,特别是吴国水军,尽在陆逊控制之下。
曹丕为司空,辅助张昭处理朝政。潘濬为司徒,也从菲律宾赶了回来,一同处理朝政。
不少前魏旧臣如荀彧、程昱、陈宫、曹真、曹休也都各有升迁。
陆逊对曹丕一直怀有强烈的警惕之心,特别是在孙权病重之后,对于曹丕的种种表现更是大为不满,甚至陆逊对孙权的死因也十分怀疑。
他总觉得春秋鼎盛的孙权怎么可能突然暴病而亡?
不要忘记,从建邺逃难交州,从交州又逃到夷洲,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都没有击垮孙权,怎么可能在大局已定,偏安一隅的时候反而焦怒攻心呢?
陆逊在私下里搜集曹丕有异心的证据,这并不是很困难,毕竟吴国的情报系统控制在军方手里,也就是控制在陆逊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