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胜目瞪口呆的看着喷涌而出的骑兵,脸色惨白,“怎么会这样,不是说横山主力大军已经南下了吗?是陆湛,陆湛误我!”
不待他做出决断,横山骑兵已经杀入阵中,掀起一片腥风血雨。待一万骑兵杀出城,尾随其后的是一片黑压压的横山步兵,趁着燕州军大乱,狠狠的扑上去撕咬。
看着自家大军被横山军肆意蹂躏,方德胜终于回过神来,当即将马一拨,厉声大吼:“快,通知全军撤退,撤退!”
后方的大军得到命令,立即抛下前方的战友,紧随将军逃跑。然而,步兵哪里跑得过骑兵,随即便被赶上来的骑兵一路撕咬,最终溃散开来,亡命四逃。
于此同时,其余两门尽管没有攻破城门,但随着东门陷入。其余两门当即打开城门,以骑兵为前锋,向联军杀去。
一时措手不及的联军,被横山军如同变戏法般的撒豆成兵的本事给吓住了。不是说横山大军南下,城中只有五万守军吗?此时出城袭击的敌军怎么可能这么多?
此时的陆湛终于明白过来,自己只是中了横山军的诡计。他们并没有率领主力南下,而是将城中百姓伪装成军队离开郡城,大军则暗藏于城中。目的便是吸引自己率兵前来,脱离大营的防护。
心中又悔又恨之下,陆湛一面聚拢兵力防守,阻挡横山骑兵的进攻,一面收拢逃回来的溃兵,命其徐徐撤退,不要慌乱。
在陆湛的调度下,大军迅速稳定下来,使得横山军一时间无法击溃对方军阵。毕竟能够出城作战的,每门只有三万兵马,若是不能趁乱击溃敌军,便只能僵持了。
所幸的是,燕州军负责的东南两面皆已被大军击溃,漫山遍野都是溃兵。如今两门方向的援军正在赶来,只要汇聚一起,便能轻松吃下这股明州军。
然而,身为明州智将的陆湛也不傻,当他听到燕州军大败之后,知道不能久留此地,当即率军徐徐而退。
此战,横山军歼灭燕明联军三万余人,俘虏六万,自身伤亡超过万人,
而幸运的逃回营寨的燕明联军,只剩不到八万人,汇合营寨三万人后,只有十一万左右。其中明州军尚存七万余人,而燕州军在此战中,仅剩不到四万,损失惨重。
方德胜眼见名明州军伤亡微小,而自家兵马折损大半,心中的怀疑瞬间转化为愤怒。若不是明州军与横山军有勾结,为何双方损失如此悬殊?亦或者说,那陆湛故意引诱自己率军前去送死?
此时的方德胜已经被怒火和屈辱蒙蔽了心智,满心的怀疑着明州军的阴谋。却没有想到,若不是他气量狭小,处处与陆湛作对。以至于不听号令,擅自率领全军出击,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个下场。或许他心中知道这个原因,可他能说是自己的错吗?一战折损数万兵马,这个罪名他可担不起。
于是,在陆湛引兵退回之后,方德胜便将此战的罪责全部扣在陆湛身上。陆湛对此却是有苦难言,谁让他是主将呢。但他也不是肯委曲求全的人,当即在众人面前训斥方德胜不尊号令,自以为是,以至于有今日之惨败。身为主将固然要对此负责,但身为副将,如此忤逆上峰,岂能逃脱罪责?
两人的争吵,瞬间引爆了两军的对骂。明州军觉得正是因为燕州军不肯听令行事,才导致这场战事的失利,责任最大的便是燕州军。而燕州军则认为是因为身为主将的陆湛中了敌人的奸计,才导致燕州军损失惨重,必须让明州给燕州一个说法。
眼看着两军即将爆发一场内讧,方德胜眼见明州军人多势众,知道若是发生冲突,必然要吃大亏,当即便喝止了自家人马的冲动。
经过双方将领的调解,全军上下才冷静下来,但双方的关系却是降到了冰点。不过一日,方德胜以大军重创为由,带着残余的三万余人度过龙江,返回燕州修整。
陆湛望着空荡荡的营寨,哪里还有当日那二十万大军的威势。如今仅剩七万人马,如何与横山军交锋?不得已之下,只得命全军渡江,退出江西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