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桥看伙计补胎液需要很长时间,就提出了这个建议。
于是,在喜欢喝酒的晨桥组织下,大家积极响应,留下来的一共六个人,每个人三十块钱,三六一百八十块钱,很快凑到了晨桥手里。
晨桥又招呼大家,嘻嘻哈哈,走进了饭店大厅。
六个人要了六道菜,一人一菜,三荤三素。又要了三瓶白酒,开始吆五喝六的喝起来。
因为路远,有人建议速战速决,于是,加快了喝酒的速度。又是转圈见面,又是私下碰杯,三瓶酒很快喝完了。
这时候有人提出吃饭,有人提出喝酒。
晨桥是这次喝酒的牵头人,他只能满足大家伙的要求,再说他本身又喜欢多喝几杯,所以,还是听了喝酒人的话,又一次拿来两瓶白酒,同时也给不喝酒的人要了主食。
这时候,不喝酒的三个人端起饭碗开始吃饭。
补胎的人先去付了补胎费,然后把摩托车推在酒店门口,又继续回到大厅喝酒去了。
山里人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喜欢群聚,比较团结护群。所以,吃完饭就一直等着里面喝酒的人。
当大厅里喝酒的三个人刚喝完酒,准备吃饭的时候,又从里面雅间里走出了两个人。
两个老乡看他们都在,就主动要喝酒见面。
巧合的是,这两个老乡当中,其中一个人的儿子,正在和补胎这个人女儿谈对象,并且马上就要定亲了。
所以,两人见面格外亲热。
那个人就主动又要了一瓶白酒,和乡亲们继续喝酒。
一瓶白酒,你一杯,我一杯,很快就见完了面。
这时候差不多已经喝得醉醺醺的,有人没吃饭,有人胡乱吃了两口,就骑上摩托车一起上路回家去了。
尽管喝了酒,大家还是一股狼烟回到了家里。
第二天上午,那个补胎的乡亲,九点钟了还没有赶到施工工地。
大家开始胡乱猜测起来:有的说可能是为了女儿订婚的事,有的说可能是昨夜里喝得太多起不了床了,还有的说可能去了别的工地,也许是因为那个工地的工钱高等等。
他们谁也不曾想到,麻烦正在寻找他们的路上。
原来,这个人昨夜里本来就喝得不少,后来经不起男方家长劝酒,又喝了不少酒,就在大家都在发动摩托车的时候,他的摩托车是最后一个发动的。
当他骑着摩托车在距离郎家川村,只有三公里的那个村边路口拐弯时,连人带车一下子栽倒在路边的麦田里,脖子被死死地压在车把下面,因窒息造成了死亡。
因为他是最后一个,整整一个夜晚,谁都没有发现他,一直到天亮,邻村一位上班的年轻人路过这里,才发现了他。
这时他早已经失去了生命特征。
这个人通过郎家川村的朋友,立刻通知了死者的家属,这才把死者拉到家里。
那么,为什么死者一个夜晚不回家,家属也没有人找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