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王廷安在等什么……
云黛并不清楚进京之前朝廷的舆论竟然惊险到了这个地步,她一直以为只是两派争执不下才拖延至今,却不知原来主和派一直大占上风,要不是还存在很大一批“中间派系”,主战派早就败下阵来了。
薛霖抚了抚胡须道:“云公子上京前后这段时间可说是最惊险的时候了,主和派本来就声势极大,坊间又开始流传指称云麟谋反大逆的《河朔纪闻》,一时间朝野之中舆论哗然,不少原本模棱两可的清流正直之士也都转向了主和,就连左右仆射也都私下跟我说起‘成德之事暂时安抚未必不可’,。
更要命的是,王廷安的使者还押送了成德夏税入都,这十万石粮食放在往年不算什么,可是在当时朝廷为了省钱省粮甚至要官员隔一日办公的情况下,对于朝廷的诱惑力有多大可想而知,而且我听闻王廷安派的那个使者足智多谋,乃是一个长袖善舞之辈,游走于公卿之门,很是收买了一些人帮着王廷安摇旗呐喊。
若不是云公子的《永昌奇案》横空出世,拨乱反正,澄清玉宇,那真是悔之无及。”
”薛霖言辞中还是心有余悸,“云公子的永昌奇案一出,洛阳民间的风气为之一变,紧接着清议也开始转向,朝廷关于成德之事的争论又被提起,在洛阳的老百姓和清流眼里,主张安抚王廷安的就是佞臣、奸臣!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主和派也要顾及名声、爱惜羽毛,加上太子大捷的消息传来就更是如此,一时间整个朝廷的舆论几乎掉了个个儿。”
“这不是很好么?若非如此我们也没办法在这里讨论出兵之事啊。”杨安然问道,其实众人有些不解,这些事情不都是好事么?何怪之有呢?
薛霖摇了摇头:“嘿嘿,主和派那些人岂是易与之辈?这样就无声无息实在是叫人难以安心。”
杜确思忖了一会:“这也不足为怪,最近这段时间先有太子西北捷报,后有易之的《永昌奇案》,两厢夹攻之下,便是洛阳的百姓也知道云将军忠、王廷安奸,谁敢这个时候帮王廷安说话?”
“不不不,薛侍郎所怪,应该是他们后继无力。”房准打断道,“况且杜兄应当知道,那些主和的大臣们也决不会直接‘帮王廷安’说话,而是为朝廷计、为天下苍生计!”
薛霖连连点头:“正是如此,主和的多是文官,说起这些冠冕堂皇的道理来我是望尘莫及,正因如此我才奇怪他们怎么会这样束手认输……”
云黛插口道:“这有何怪,王廷安不过是个草包!朝廷公卿们自然不会在他身上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