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晚期刘若愚所写的《酌中志》记载,一般在正月十六之后,宫中灯市最为繁盛热闹,天下珍馐百味云集于此。
其中便有“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金针,都中之山药、土豆”。
在上百种珍味里,马铃薯从口感到卖相均平淡无奇,却能稳居京都特产之位,必然有其独特性。
事实上,对于食遍天下、口味刁钻的皇族贵胄来说,马铃薯最吸引人之处便是其来自异域而已,以马铃薯入宴,不过是吃个新鲜。
如上所述,马铃薯在万历之前时便漂洋过海,传入中土了。
以上出自:中国新闻网,作者:王超群,原题为:《明末马铃薯传入中国当时仅达官显贵可享用》晚宴过后,陈远宏把一部分人留了下来,开始商量起了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和方向。
大家激烈的讨论起了山区的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分布和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山区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根据陈远宏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教育、道路、工商业、农业、军队建设这五个大项目为中心。
由194个中小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农、工、商建设,建立山区的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工农业生产合作社。
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私人工商业资本,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集体资本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基础。
随后,陈远宏进行了总结式的发言。
“在“一五”计划时期,从1624到1629,我大同党要建立起5万人的学生干部群体。
建立起2万人的近代化职业军队和指挥体系,山区贫困百姓集体搬迁,有计划的安置10万流民。
在自己的地盘内,每人至少有20亩以上的可耕地,人均收入要翻一番,各类人才至少要培养1万人以上。
建立起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个基本的大同主义生产关系确定。
在我们的所有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624年的3.1%上升到1629年的50%。
建成了一大批矿山、水泥、玻璃,纺织业、瓷器、茶叶、糖、食盐、小五金产品、钢铁,造船,机械制造和重要水利灌溉设施。
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00万两白银,新增固定资产1000万两白银。
相当于到1629年底,我们的固定资产总值要翻上一番。
我的计划是,在这五年中,我们必须有30个大中型关键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们工业布局的骨架。
到1629年,我们的粮食总产量要达到200万石,钢产量要达到15万斤,马匹要有10万匹。
煤产量达到50万斤,黄金要达到5000斤,银要达到100万两,水泥······
我在这里郑重的警告大家,“一五”计划实施中,我们要防止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