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面积狭小的文莱被分为了两部分。
位于达雅山脉与南海之间,面积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就是林梦地区。
林梦地区也是布鲁克王国及沙捞越州,最东边的一块土地。
只是没有哪个国家,会对这种一分为二的情况感到满意,尤其文莱苏丹国残存的总面积还不到6000平方公里。
因此直到21世纪,文莱还在试图从马来国手中拿回林梦。
“白国王”这种从被殖民地土着那里直接夺取统治权,并使用当地尊号的模式并非孤例。
在华人主导西加里曼丹的过程中,同样出现过这种情况。
兰芳公司崛起后不久,一位在竞争中落败的华人社团首领。
率众征服了卡普阿斯河下游,距海岸线约100公里的一个酋长国(戴燕)。
并开始以酋长国王的身份世袭在该地区的统治,直至荷兰人彻底征服西加里曼丹的华人势力,才宣告结束。
无论是东印度公司这种商业模式,还是“布鲁克王国”这种冒险家模式,能够在海外立足,很显然都是依托于其母国的强大。
区别在于,后者可以以英国保护国的身份,存在于大英帝国的殖民版图中。
二战结束之后,布鲁克的后继者正式将沙捞越的所有权转移给了英国。
20世纪60年代,沙捞越与沙巴一同加入了马来联邦。
与英国人在海外的花样殖民方式相比,被中央之国的官僚地主阶级,视为天朝弃民的南洋华人社群。
无论成长的路径与这些西方人有多少相似之处,最终都无法摆脱被政治边缘华的命运。
像同样海外漂泊的尤太人那样倾心于经济,几乎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在西加里曼丹的形势开始恶化之后,沙捞越地区并非是华人,包括后来者海外定居的唯一目的地。
位于后世文莱苏丹国之东的沙巴,同样也是华人寻梦之处。
这一地区原本也属于文莱苏丹国的统治范围,只是早在17世纪中叶。
文莱就已经将这一地区的主权,割让给了另一个苏丹国——苏禄苏丹国。
做出这一选择的理由,据说是因为苏禄苏丹帮助其平息了境内的一场叛乱。
不过参考英国人布鲁克的所作所为,相信大家也应该明白,这一外交事件中,武力才是决定性因素。
在我朝的记录中,苏禄王国与文莱苏丹国的前身“渤泥国”享有着同等的待遇。
这不仅因为这两个王国在三宝太监下西洋时,先后前来我朝朝贡。
更因为跨海而来的两国国王,都有因病离世,将自己留在了中国的情况。
区别在于,S东德州的“苏禄东王墓”一直有子嗣留在中国守墓,并借用温、安两姓融入了中国社会。
而没有子嗣守墓的金陵“渤泥国王墓”则逐渐湮没于荒野之中,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