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以及大西洋地区,此类气象的中文名称则为“飓风”,英文名Hurricane。
虽然气象学家们对于什么样的风力,能够被命名为台风飓风。
包括如何为这些“气旋”分级、分类,还会有更细致甚至不同的看法。
不过对于一般人来说,知晓上述区别就已经足够了。
麦哲伦之所以能够安然横渡太平洋,受益于他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合适的地点。
后世人类仍然没有搞清,台飓风的生成过程。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其能量来源于海面生成的水汽。
在温度较高、水汽充足的环境中,形成气旋生成的频次相对高,发展和增强也较快,水汽不充足的洋面上则反之。
为此,无论被打上什么标签,这些源自海洋的大风本质都为“热带气旋”。
正因为跟温度、水气两大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能够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破坏力的热带气旋。
被气象学家认为是台风、飓风级的,基本都发生在南北纬30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以我国沿海来说,其北限大体就是杭州湾的位置。
这意味着台风抵达长三角平原,便已是强弩之末了。
从频次上来看,南半球发生的热带气旋数量,要远少于陆地面积更大的北半球。
同时,南美洲左右的南大西洋、太平洋东南海区,更是几乎没有此类灾害性气象的产生。
这意味着,麦哲伦不仅在太平洋水域的航行中,没有遇到恶劣气象的挑战。
在沿南美大陆东岸南行的过程中,同样不会遭受风暴的袭击。
然而中北美洲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地区,是北大西洋的飓风肆虐的核心区。
相比之下,东侧的欧州所受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在哥伦布及后来者的美洲之旅中,欧州人已经领略过这些飓风的影响了。
因此,即使麦哲伦在大西洋的航行,同样风平浪静,也是没有可能,把这片海洋视为一片太平之海的。
公元1520年11月28日,是麦哲伦和他的四条船离开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的日子。
为了给自己一个好兆头,麦哲伦将海峡最西端的岬角命名为“希望角”(CaboDeseado)。
如果从躲避风暴的角度来说,倒的确起了作用。
然而要知道,地球上46%的水面都属于太平洋,整片海洋东西最宽处将近公里。
在不知道终点在哪的情况下,穿越如此广袤的海面,风暴绝不是唯一的挑战。
补给和心理上的压力,随时可能酿成另一次哗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尽快抵达下一片陆地。
那么麦哲伦在太平洋中所期盼的第一块陆地,究竟在哪呢?
以类型来说,岛屿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为位于大陆边缘,在某一个地质时期,原为大陆一部分的“大陆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