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王国分别是:左上角的“卡斯蒂利亚王国”,红底金城堡。
右上角的“莱昂王国”,白底紫狮子。
右下角的“阿拉贡王国”,黄红竖条纹。
右下角的“纳瓦拉王国”,金色链网纵横相交的十字。
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是因为国旗的设计太过复杂。
西班牙民间在非正式场合使用国旗时,也经常使用去除国徽的版本。
不过很显然,只观察这样的国旗,对我们来说就没什么意义了。
如果再加上后来脱离了西班牙的葡萄牙,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这一千年来的地缘Z治史,就是这五个王国的博弈史。
不过这五大王国并非是同一时间出现的,“收复失地运动”中,也并非只出现过这五个王国。
在西哥特王国崩盘之后,伊比利亚半岛最先兴起的JD教王国,是没有出现在上述榜单中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在公元8世纪初的阿拉伯征服中,后来被称为“摩尔人”的绿教,并没有能够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半岛西北边缘的坎塔布连山脉,成为了西哥特人最后的保护者。
依托这条山脉,西哥特人抵御住了摩尔人的进攻,并重新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受这段光荣历史的影响,坎塔布连山脉之北至海岸线的这条狭长地带。
也有机会以“阿斯图里亚Z治区”之名,跻身于西班牙十七个Z治区之列。
建立阿斯图里亚王国的西哥特人,并不认为这是他们事业的终点。
在随后的数百年间,他们和半岛北部随后兴起的其它JD教国家一起,开始了漫长的收复失地运动。
基于位置关系,阿斯图里亚王国南下之路并不平坦。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是一个以山地高原为主,四周环绕沿海低地的地形。
整个中心高地,被称之为“梅塞塔高原”。
在阿斯图里亚地区之南,就是高原上最大的一个地理单元——旧卡斯蒂利亚盆地。
北部的坎塔布连山脉以及半岛中部的“中央山脉”,是这个形状近乎完美的锅状盆地的南北边界。
横穿整个盆地,西向从葡萄牙北部城市,波尔图入海的“杜罗河”则是盆地的中轴线。
在随后的岁月里,阿斯图里亚王国,一直在试图越过坎塔布连山脉,向伊比利亚半岛腹地渗透。
十世纪初,差不多花了两百年时间,阿斯图里亚王国的“收复失地运动”,取得了重大突破。
将JD教的控制线进逼到了杜罗河一线,并一度控制了整个“旧卡斯蒂利盆地”。
领土大幅扩张之后,阿斯图里亚的位置就显得过于边缘了。
为此,王国的都城,开始从坎塔布连山脉北部的奥维耶多,迁往山脉南部的“莱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