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口向南,差不多1000公里的沿海地区,就是所谓“下几内亚”的概念。
做为刚果盆地的西边缘,下几内亚地区海岸线依附有一条南北向,被称之为“下几内亚高原”的高地。
沿下几内亚分布的主要河口有:从北端入海的“奥果维河”、南端入海的“宽扎河”,以及从高原中部突围的“刚果河”。
对于葡萄牙人来说,下几内亚高原的诱惑之处在于,这条海岸线,终于不再呈现为,连片的热带雨林带。
刚果河流域的面积非常之广大,但总体来说人口密度却不算太大。
即使包含中非共和国、乍得、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扎伊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8个国家在内。
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中部非洲,总人口也不过1.5亿,其中刚果金占一半。
要知道,后世面积不到百万的尼日利亚,人口就已经将近1.8亿了。
影响中非人口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其中部为非洲最大的热带雨林带。
这条雨林带的北线,林喀麦喀中部一路向西,大体沿刚果(金)的北部边境线,一路延伸到其东境。
南线则自加蓬-刚果(布)相接处的巴泰凯高原,一路向东延伸到刚果(金)东境。
后世为刚果(布)、刚果(金)、安哥拉三国,所共有的刚果河下游地区。
以及与下游,处于同一纬度的刚果河中上游地区,开赛河、宽果河等支流流域,则属于人口密度,大的多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最初抵达刚果河口的葡萄牙人,并不知道的是,他们发现的河流,是整个非洲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他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从刚果河下游一直到宽果河流域,H人的数量明显的增多。
葡萄牙人甚至在1475年,第一次探索至此时,就捕获到了第一批H奴。
而此时控制刚果河下游,势力范围扩张至宽扎河口的土着政权,是班图人属性的“刚果王国”。
所谓刚果河之名,最初只是刚果王国对下游河段的称呼。
后来探明的中上游诸支流,也各有各的名称。
事实上,不管是“刚果人”还是欧洲人,都不清楚这条大河究竟通往哪里。
在葡萄牙人发现刚果河后的400年间,欧洲人甚至认为刚果河,包括尼日尔河,应该是和尼罗河相通的。
一如葡萄牙人,在非洲惯常所采取的和平贸易之法,刚果王国也成为了葡萄牙人,在这一地区的贸易中间商。
大量通过刚果王国输出的班图裔H奴,使得刚果河下游成为了非洲西海岸,又一个重要的奴隶贸易起点。
同时,刚果王国也因此,获得压倒内陆其他土着部落的技术优势。
对于还肩负传J重任的葡萄牙人来说,刚果河流域和刚果王国的发现,还让他们对J廷的支持有所交待。
要知道,葡萄牙人在上几内亚地区的传J工作,难免会与透过跨撒哈拉贸易,渗透而来的“绿教”势力发生碰撞。
而在远离绿教商人影响力的刚果河流域,则不是存在这个问题了。
在与刚果王果的和平交往中当中,葡萄牙人成功的让这个H人王国,接受了TZ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