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刚果河北岸的刚果王国,实际直到柏林会议之后,才消失于地缘Z治舞台的。
尽管在葡萄牙人之后,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尝试过,对通过中非海岸线进行贸易。
但在地缘Z治层面都没有造成过重大影响。
19世纪中叶,法国人在加蓬湾的登陆,才是造成本地区,地缘Z治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
登陆加蓬湾的法国人,在加蓬湾建立了一座,安置被解放H奴的“自由城”,也就是后世的加蓬首都利伯维尔。
从技术上看,这一时期已是奴隶贸易的尾声。
以解放H奴为名,Z治介入非洲未开发(瓜分)地区,成为一种新的Z治正确。
与英、米两国在“胡椒海岸”,建立“自由城”弗里敦,塞拉利昂首都,利比里亚(自由之国),并取得相应利益一样。
法国也人凭借“自由”之名,成功的在西非沿海,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法国人到来之前,大部为热带雨林所覆盖的加蓬地区,基本还是处在部落时代,与胡椒海岸的情况类似。
洛佩斯角以南地区,名义上属于刚果政权的势力范围。
然而一如我前面所分析的,刚果人的真正统治区,是在刚果河流域下游北岸地区。
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将黑非洲作为海外扩张重心的决策。
以及,比利时在刚果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探索,对法国造成了强烈的刺激。
为了避免,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刚果流域为他人所取。
法国人开始由加蓬地区,向刚果河流域强势渗透,以图在刚果盆地争夺占中占得先机。
与此同时,德国人也从喀麦隆东南,透过刚果河上游的桑加河,向刚果盆地渗透。
1880年,德国人完成了对“法属刚果”的占领。
德国人控制下的喀麦隆,也成功的在刚果盆地插入了一只脚。
其中,法属刚果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地缘Z治上,就是造就了,位处刚果河中游-乌班吉河下游,刚果河上游河流以北的刚果(布)。
之所以会有个如此纠结的名称,是因为“刚果”二字,所蕴含的巨大地缘Z治价值。
让D立后“法属刚果”与“比属刚果”,都不愿意放弃这个标签。
而是分别为自己取了个“刚果G和国”、“刚果M主主义G和国”的名字。
其中,“比属刚果”曾经在1971年,更名为“扎伊尔”,刚果河又称“扎伊尔河”,意为“大河”。
但在1997年,又改回曾经的“刚果民主共和国”。
单纯从在刚果河流域的占比来看,面积7倍于法属刚果的比属刚果,执念于“刚果”这个标签,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这却给大家出了一个难题,以至于,必须把二者的首都简称,标注在国名后面,才能够在字面上,区别出二者来。
刚果(金)和刚果(布)两国,在地缘Z治上的纠葛,并不仅仅体现在字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