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欧洲大陆,总体算是“平原大陆”,却也有如阿尔卑斯山系,这样的屋脊存在。
非洲这片“高原大陆”也是如此。
在其内部,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走势。
其中分布于东、南方向,从红海向南,一直延伸至,厄加勒斯角(非洲最南点)北部的这条高原带。
又可从北向南划分为三大块: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以及南非高原。
当下所解读的“南部非洲”板块,对应的正是最南端的“南非高原”。
南非高原,位于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之南,所涉及到非洲国家的大陆部分,包括有:
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莱索托、斯威士兰等11个国家。
这其中,需要参考的另一个地理参数,是水流的方向。
由于高原的北麓,是在为刚果盆地供水,北部边缘隶于刚果河流域的高地,地缘上,会更容易与刚果盆地融合,并因此被归于“中部非洲”。
依照水系原则来解构中、南非地理分割线的话,可以得出一个标准:
河流流向偏北,包括西北、东北的区域,属于地理中非。
河流流向偏南,包括西南、东南的区域,属于地理南非。
分水岭原则,可以说是行政区域划分中,最重要的原则。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生活在同一水系的族群,总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并因此而产生共同点。
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标准也并不是一万不变的。
总会有些横跨两大流域的行政板块存在,以为缓冲。
在中部非洲,曾经叫“法属乌班吉夏利”的“中非G和国”,就是典型案例。
其北部属于乍得盆地水系;南部则归属于刚果盆地水系。
在中、南部非洲之间,也有类似的跨界国家存在,它就是曾经的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
安哥拉的北部,刚果河流域所有或从属,在盆地边缘独流入海。
南部则汇入从非洲东南入海的赞比西河,南部非洲最大河流,以及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迪盆地,最终内流为马卡迪卡迪盐泽。
北部算是中部非洲的一部分,南部则是南部非洲的地理边缘。
单纯从流域面积比来看,安哥拉的南北方算是基本平分秋色。
然而在地缘Z治划分上,人口分布才是最值得参照的数据。
天朝被划为东亚国家,是因为它的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东亚板块。
即使整个中亚都归属于天朝,也不会改变原本的地缘Z治属性。
后世安哥拉的情况也是如此,整个国家2500万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北部省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