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条圣河的右岸水,则都是出自,马尔瓦-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了。
当然,这两片高原的海拔,也就在600-1000米左右,为恒河所做出的贡献,肯定不如,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了。
但它们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恒河流域的南部边界。
讷尔默达河-马哈纳迪河谷南,也可单独称之为“德干半岛”,以便有一个,
能够涵盖德干高原主体,及其边缘平原区的标签。
那么,这条河谷带,可以视作恒河流域,与德干半岛之间的南北过渡带。
这种情况,与汉水河谷,即我们的汉中地区、淮河流域,在天朝南北划分中,所承担的角色类似。
基于中印两大文明区,长期以来,都是遵循着,从北向南扩张的规律,此类过渡地带的地缘属性,都更加偏向北方。
这一点,从最能彰显地缘属性的“语言”分类上,就能看出。
在天朝,汉中、江淮地区,都属于系出北方的“官话区”。
在印度,讷尔默达河、马哈纳迪河流域,所涉及的古吉拉特邦、中央邦、恰蒂斯格尔邦、奥里萨邦,
后世也都是“印度语族”,即印度-雅利安语的覆盖区。
在数千年的北方压力侵扰下,上述中、印南北中间地带,并没有成为北部,地缘文化渗透的终点。
湖B、S川这两个长江中上游省份,乃至包括云贵的整个西南地区,与天朝的北方地区一样,
属于“官话区”,被统称为“西南官话区”。
我朝和满清两代,为填补西南地区,因战乱损失的人口,而进行的大规模移民活动,是西南官话区形成的直接原因。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印度西南方向。
后世地缘概念上的“南印度”,达罗毗荼语区,与地理上的南印度之间的差别,就在于,
前者缺失了,德干半岛西北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
马哈拉施特拉地区的特点在于,除了孟买所在的西部狭长沿海低地,以及北部同样狭长的,
与讷尔默达河谷相邻的达布蒂河谷,同样注入坎贝湾以外,大部分属于孟加拉湾流域。
由马哈拉施特拉邦发源,经南印度注入孟加拉河流有两条:
一条是东北部的戈达瓦里河;一条是克里希纳河。
这两条河流,也是德干半岛,最大的两条河流,其中下游地区,都位于后世的安得拉邦。
从上述地理特点可以看出,如果北印度的雅利安人,想入侵德干半岛的话,方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步是,先进入德干半岛西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寻找河谷低地立足。
第二步是,沿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扩张,控制后世南印度北部的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地区。第三步则是,向德干高原之南的泰米尔低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所在地扩张,完成全印度的统一。
上述进程,在印度列国时代,就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