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2年,法国探险家由密西西比河上游出发,向下一路探索至墨西哥湾。
随即,法国政府宣布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到落基山脉之间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为法国殖民地。
并以当时的法王“路易十四”之名,将之命名为“路易斯安那”。
后世米国中部,还有一个州以此为名。
不过,最初的“法属路易斯安那”,可比后世的路易斯安纳州要大得多。
关于英法等国在北美的博弈,以及米国具体的地缘Z治结构问题,后面我会详细的讲解。
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文明升级。
以旧大陆“大河文明”的为参考的话,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包括整个墨西哥湾北部那些严格意义上,
不隶属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沿海平原地区,应该是很有机会进化出自己的文明的。
一个更为利好的信息,是受墨西哥湾暖流,简称“湾流”,及东北信风的影响,包括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在内的,
整个墨西湾北部的米国东南沿海地带,在气候上,属于温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米国东北部,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这意味着,玉米在它最初登陆米国东南部之时,就应该能够在雨、热两方面,遇到个好环境。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说,华夏文明在发展初期,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以黄河为代表的水患的话。
那么,米国东南平原地区,发展农业文明最大的障碍,则是频繁而又破坏力极强的飓风了。
所谓飓风,就是国人所熟知的“台风”,麦哲伦在探险活动时,我已经讲解过。
“飓风”和“台风”,只是风速较大的“热带气旋”,在太平洋两端的不同命名罢了。
后世的米国,是这个地球上,遭遇飓风灾害最多的国家。
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又是飓风灾害的重灾区。
由加勒比海方向北上的飓风,几乎每年都要在此肆虐一番。
整个飓风季,从当年的6月初一直到11月底,跨度达整整半年之久。
如果说,旧大陆“大河文明”的创立者,比如大禹面临的水患,还能有“人定胜天”的想法。
那么,在一神教统治的欧洲,在面对飓风灾害时,他们就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了。
在他们的神话中,遇到了水灾,S帝就会派一艘方舟来,人们爬上方舟逃跑。
地势是人类抵御强风灾害的重要依靠。
比如,发源于天朝东南海域的台风,每每沿东南沿海北上,抵达富庶的江南平原地区时,就已经势衰。
至于最受台风气候影响的东南沿海地区,正好又是复杂的丘陵地带(东南沿海丘陵)。
山地极大的削弱了,台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比之下,试图在米国东南平原,发展农业的原住民部落,就完全没有可以依靠的地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