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19世纪20年代的拉美D立运动中,“新西班牙”的美洲大陆部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国家。
其中墨西哥高原以及大部分的尤卡坦半岛,成为了后世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以南的地峡地区,则分裂成为了:
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等于六个国家,不包括巴拿马。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虽然西班牙将巴拿马以北的整个地峡地区,都纳入了“新西班牙总督区”的范畴,
但西班牙对地峡地区的统治,其实一开始就显得十分的无力。
核心区与边缘区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一切。
以中美洲的情况而言,原住民文明发达、人口聚焦的阿兹特克、玛雅地区,无疑是本地区的核心区。
这其中尤以气候适宜,更为西班牙人所适应,矿产丰富的阿兹特克地区,也就是墨西哥高原南部,最受西班牙人青睐。
至于山高林密,地域狭小的地峡地区,相对来说,就是没有那么大的价值边缘区了。
在帝国不愿意直接过多投入的情况下,西班牙对地峡地区的征服,实际呈现出了一种自由竞争状态。
一些从西班牙获得授权的探险家们,开始组织力量,自由在地峡地区展开征服工作。
两面临海的狭长地形,使得竞争者们能够互不干扰的,在地峡地区,建立私人王国性质的D立统治。
为了对地峡地区进入有效统治,西班牙尝试以地峡北端的,危地马拉城为中心(1524年),
建立了一个,隶属“新西班牙总督区”的行政区——危地马拉都督区(CaptaincyGeneralofGuatemala)。
这意味着,“危地马拉”这个行政标签,实际上有着三层含义。
一是西班牙统治下的,包括六个地峡国家在内的“危地马拉都督区”,还包括后世墨西哥东南部的“恰帕斯州”的一部分。
后世的“危地马拉共和国”;以及充当前两个危地马拉Z治中心的“危地马拉城”。
1821年,当西班牙开始失去对中美洲的控制时,危地马拉都督区,
变身成为“中美洲联合省”,理论上,成为了D立后的墨西哥的一部分。
然而,一如“新西班牙”,无法对“危地马拉都督区”进行直接统治一样,新生的墨西哥,同样没办法控制地峡中的那些土皇帝。
3年后的1824年,“中美洲联合省”就翻牌成为了D立性质的“中美洲联邦”。
只不过,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状态的中美洲地峡,并没有因此而形成一个统一国家。
这一矛盾,促使这个昙花一现的国家,在16年后彻底分裂为现在的状态。
外力的介入,是中美洲地峡,复杂地缘结构形成的另一个因素。
要知道,虽然从陆地资源来看,地峡地区实在是乏善可陈,但其东临大西洋、西接太平洋,
连通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却无疑极大提升了它的地缘Z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