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能够享受到,后来让旧大陆人为之着迷的:可可、烟草、辣椒等食物的刺激。
嗯,烟草算是一种食物吗?也算是吧,只是食用方法有点特别。
虽然,美洲大陆相对于旧大陆来说是封闭的,但美洲内部,却不存在这种绝对的地理障碍。
土豆、玉米、可可、烟草、蕃茄、南瓜、辣椒、棉花、花生等等这些,
在不同地点培育的作物,在“前哥伦布时代”,就已经散布于美洲的各个角落了。
换句话说,生在吃货帝国的大家,既不用担心,印加人的餐桌上只有“土豆”,
也不用担心,自称“玉米人”的玛雅人,把玉米吃到腻。
如果一个品种,没有出现在其它地区,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只是不需要。
比如,从地理环境来看,米国所控制的那片土地,尤其是“美洲大草原”,应该是很适合畜牧羊驼的嘛。
问题在于,在漫山遍野的野牛没有被吃完时,北美印第安人为什么,要自己去进化成一个“游牧者”呢?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美洲原住民们,似乎对叶菜没有什么爱好,尽管他们为这个世界,贡献了半数以上的作物品种。
但国人喜欢吃的绿叶菜里面,几乎就只有“地瓜叶”这个红薯的副产品,来充当代表了。
当然,绿叶菜并非无可替代的。
人类就算不吃绿叶菜,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比如很多米国人不吃绿叶菜,照样也能活得很好,最起码他们还有蕃茄酱。
吃货们会更关心,食物的品类及营养搭配问题,喜欢Z治的人,则会不屑这样考虑问题。
对于心系天下的政客和Z治爱好者来说,就算你把食物的品类,与文明进步之间的关系,描述的天花乱坠。
他们也会认为,让所有人都吃饱,远比吃好更为重要。
厚此薄彼总是不对的,既然本人以一个“吃货”的身份,关注了前一个问题。
自然也是要从Z治角度,帮助印加人考虑一下,粮食安全问题的。
不管种什么也好,耕地的面积,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个文明来说,发展的前提是,要聚落更多的人口。
而聚落人口的基础,就是要有足够的耕地。
即使是阿拉伯这种,看起来商业属性显着的文明也是如此。
在沙多地少的阿拉伯,海外殖民的最初动机,就是获得粮食和新的土地。
即使后来通过对海洋贸易的控制,很多阿拉伯殖民地的“工商”属性,逐渐压倒了“农业属性”。
但从更高层面来看,支撑阿拉伯文明发展的基础,还是在于它所能辐射的区域,有足够其消费的粮食产出。
土地肥沃、淡水资源丰富的冲积平原,向来是人类,发展文明的温床,以至于产生了“大河文明”的说法。
然而,在安第斯山区,高平原属性“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却没有这方面的优势。